美联储换帅不会改变美国经济走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天明
2017-11-15 07:00

杰罗姆·鲍威尔已被提名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许多经济学家们认为这可视作耶伦低利率政策的延续。但摩根大通(J.P.Morgan)认为,鲍威尔上任可能会被迫调整计划,使得2018年加息的步伐加快。

美联储可以决定美国的货币政策,进而影响美国的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对于在全球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华尔街来说,他们不太在乎谁是总统,他们更关心的是美联储主席是谁。因此,研究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的同一性与不同,对于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鲍威尔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实际上因为他的货币政策观点比较中立,符合现阶段推动美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需求。去年,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直接攻击耶伦,认为耶伦及美联储依照奥巴马政府的要求保持低利率。而等到特朗普上台后,他又说很喜欢低利率政策,实际上违背了他的初衷。在美联储启动加息和缩表后,特朗普的态度变得相当模棱两可。在特朗普决心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大规模减税和基础设施建设来恢复美国经济的元气时,他实际上希望美联储推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放松银根而不是收紧银根,虽然说不是像金融危机期间那种量化宽松式激进的货币政策,至少不要与财政政策唱反调。但是,美联储背负着4.5万债务和通胀上升的预期,当务之急是“消肿”。而且美联储意识到,在现实环境中放水,资金不太会进入生产领域,而是积蓄在消费领域或者是金融投机领域,最终换来的不是就业率,而是价格泡沫。

众所周知,货币信用是现代国家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笔者以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一是相机调整货币政策,以避免不正常的资本外流、本币贬值,影响贸易的正常节奏与规模。二是需要给市场、企业、消费者、寻职者等市场主体一段政策预期消化期,防止因政策上的大起大落给经济带来损害。三是循序渐进不同于原地踏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大方向必须明确。

在货币、财政、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领域,货币政策“松”或者“紧”往往见效最快,但是副作用也大,因此,笔者把它比作“消炎药”,只能偶尔为之,从长期看,不能变化太大或者作为主要政策工具。而以税收制度为核心的财政政策与以公共技术供给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对经济增长而言,则是“中草药”。财政税收政策应以减轻税负、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科技产业政策应以公共技术供给最大化、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三者的有机组合,不仅要讲求比例,也要讲究次序。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审慎地运用宏观政策,突出新能源、互联网、特色小镇建设等产业突破方向,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调动投资积极性,稳定货币需求的预期,尤其要防止定向增发资金没有按规划进入生产领域,而是进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制造新的泡沫。

按照相关预测,鲍威尔上任后,将继续执行美联储现行的货币政策,即稳步加息和缩减资产负债表。但是,也不排除在今后的某段时期美国的货币政策会出现较大的波动。而急功近利会使政策丧失稳定性,甚至自我否定。耶伦近期就频发在货币政策上较为“鸽派”的言论,只可惜已为时过晚,没有得到特朗普的认可。而另一热门候选人泰勒,以研究出协助制定利率的“泰勒法则”而闻名,由于立场过于鹰派,也没有得到特朗普的认可。由此可见,美联储换帅,看似是一场人事角力,实则是政治博弈,最终会影响美国制订自己的货币政策,短期内进而影响经济进程,但是也不可能根本改变经济走势。(编辑 祝乃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