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进化论”: 从千年商都到制造业强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杜弘禹 ,梁施婷 广州报道
2017-11-29 07:00

千年商都国际“范”

广州的目标是,到2019年底,制造强市的建设要取得重要进展,包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同时,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3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达到69%。

11月12日,全球第一艘千吨级纯电动船在广州下水;7月31日,广州奥翼电子公司宣布研制出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显示屏”;时间再往前拨,全球第一款可载客的无人驾驶飞机,以及全球首台集人脸、指静脉和虹膜三种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技术于一体的ATM机等,亦均诞生自广州企业。

当前,城市间竞争日渐驱向“以科技论英雄”,而依靠着越来越多的全球领先的创新性产品,广州正获得新的关注和认可。这些带有“广州基因”的“黑科技”不断刷新人们眼球的背后,也折射着广州制造业的进化轨迹。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因商而兴,目前三产比重已接近70%,同时广州也是制造业重镇,石化、汽车和电子三大支柱产业一直是经济基石。而如今,面对着振兴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等多重背景,制造业也再次成为广州经济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如何从产业大变革浪潮和机遇中脱颖而出?这是广州近年在努力尝试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广州的目标是,到2019年底,制造强市的建设要取得重要进展,包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同时,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3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达到69%。

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

薄如蝉翼的电子显示屏,即便像纸一样随意卷曲也可正常显示。这是科幻电影中常见的一幕,但如今,一家位于广州的科技公司将其变为现实。

广州奥翼电子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的二家能批量生产电子纸显示产品及研发有机柔性TFT技术的厂商之一,而前不久,这家企业率先在石墨烯用于显示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显示屏”。

石墨烯在大幅提高“电子纸”的耐摔耐撞、透光率、显示亮度和超柔性等性能的同时,可降低能耗和成本,使得其能广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实现更多场景的高度信息可视化。

“我们很快会将石墨烯电子屏应用到无人超市的电子价格标签上。”广州奥翼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陈宇说,今年以来,新零售风口突起,带来电子价格标签需求爆发,预计明年国内需求将达1亿个,这成为该企业正重点拓展的领域。

广州制造业高端化的另一个典型代表是广州发展瑞华新能源电动船有限公司,由该企业研发的世界第一艘2000吨级新能源电动自卸船近期吊装下水,按计划将于明年初投入营运,主要航行于珠江内河水域。这艘船也一举填补了世界同吨位内河双电驱动散货船的空白,而其背后是包括快速充电系统在内的成套技术难点的突破,多项技术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

该公司总经理严晓军说,将进一步研发更大吨位电动船,形成完整的电动船产品系列,推动电动船新产业发展。同时,该企业还已开始进行氢能燃料电池电动船研究,“以我国内河船舶现保有量算,这将是一个上千上万亿的新产业”。

此外,由广州无人机企业亿航研制的全球第一款可载客的无人驾驶飞机,以及由广电运通推出的全球首台集人脸、指静脉和虹膜三种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技术于一体的ATM机等,亦无一不显示着广州制造加速向高端进化的姿态。

而纵观这些“黑科技”产品在广州诞生的背后,除前沿科技的引领和技术革命的催化剂这一前提,广州的独特优势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包括作为“华南门户”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力、作为省会城市的资源富集优势和作为一线城市的发达经济和产业基础优势等。或者说,这突出为多重优势叠加。

这些优势也正随着广州发力先进制造业而逐步释放。比如,上述广州发展瑞华新能源电动船有限公司和广电运通代表着广州国企力量创新;作为全球“电子纸”领跑者的陈宇,则由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从海外引进。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殷宁宇分析,广州丰富的产业信息和教育与科研资源,以及周边广阔的珠三角城市腹地空间资源,都为广州制造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基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丁力也认为,广州较平稳的房价、较好的生活环境、发达的商贸往来网络,亦为企业创新和技术研发提供好环境。

2019年规上工业产值达到2.3万亿

数据亦清晰显示出广州制造业高端化的速度,2016年广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8.2%,比2012年提高6个百分点。从增速看,2013-2016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8.8%和11.7%,成为工业增长的“领跑者”。此外,2016年广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742家,这是该市2015年时的2.5倍,增速也位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

更为具体来看,广州在一些先进制造业领域已形成聚集优势,比如新材料产业汇集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垄断性的骨干企业和独创性新材料产品,截至2016年底,广州拥有新材料企业300多家、总产值2700亿元;此外,2016年广州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规模近500亿元,机器人生产量全国第二。

不过,广州的转型探索仍旧刚刚起步。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认为,从目前来看,广州制造业还是处于调整结构的阶段,这体现在规模庞大的存量传统制造业仍需通过加速与科技的结合迈向现代制造业,以及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金融和人才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巨大促进作用。

事实上,对于后者,广州同样在付诸努力。以人才为例,今年以来广州就已先后两批推出近3万套人才房。此外,还计划未来5年将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供不少于10万套的租赁性人才住房,这一区域也是广州的制造业主要聚集区。

与此同时,广州抢抓先进制造业发展机遇的思路、方向和重点,亦在其近年频频出台的各项规划中逐步明确。最新出台的《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要围绕八大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等。

这八大重点领域包括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都市消费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单项规划目标产值均在千亿以上,而总的目标是,到2019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3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达到69%。

与之对应,这份方案还提出要实施八大重点工程,这其中包括“开放合作工程”,希望瞄准全球500强、中国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加大力度引进一批优质企业(项目),以加强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招商,力争3年内引进500个高精尖技术项目。

这也是广州一大突出“策略”,近年来,如富士康、思科、中铁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陆续落户广州。前不久,阿里云也宣布将其全国工业云的总部定于广州。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认为,对广州乃至广东的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阿里工业云总部的进驻,其意义相当于从马车时代升级到汽车时代。

“广州制造业的发展一定要走高端化陆续,并且需要增强开放性、平台性和服务性上有所突破。”李志坚进一步指出,从现实来看,广州面对过去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传统结构,未来亦需要进一步在体制机制上,尤其是市场体制改革上有所突破,激活经济活力,从市场的充分竞争中找到市场机会。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duhy@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