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跃进三万点南下资金沐春风 监管层纠偏主题基金盲目井喷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洁雪 深圳报道
2017-12-05 07:00

12月5日,深港通迎来开通一周年。

在过去这一年里,港股市场走出了一波浩浩荡荡的牛市。恒生指数自2017年初的21900余点一路飙涨近50%,至11月22日冲破30000点大关,时隔近10年重回三万点。

狂涨的背后,南下投资港股的沪港深主题基金无疑是最大受益者之一,沪港深产品成为今年收益榜单最有力的一席。

在制度开放赚钱效应的背景之下,我们亦看到沪港深基金产品在这一年的井喷之态,从集中成立到风格漂移,再到政策引导进而产品申报审批收紧,这样的发展脉络背后也凸显了在深港通开通一周年的时间里基金曾出现的不理性时刻。

就在12月1日,证监会才针对港股基金的审批进度作出了最新回应。监管趋严之下,市场上现有的持仓比例灵活、可在三地市场自由切换的沪港深基金将成为绝版。

仅1只收益为负

深港通开通的一周年,是沪港深基金集体狂欢的一年。

尽管近期A股白马股和港股科技股的回调,令大部分沪港深基金遭遇了回撤。但即便如此,沪港深基金仍然是今年最为现象级的产品之一。

截至目前,市场上名字中带有“沪港深”字样的基金数量达到82只(分份额统计,下同),其中54只成立于2017年之前,其余28只是今年以来才成立的基金。

上述54只能录得今年收益的基金中,收益在50%以上的有3只,40%到50%之间的有9只,30%到40%之间的有5只。

其中,截至12月1日收益位列前三的沪港深基金被东方红一家包揽,分别是东方红沪港深、东方红睿华沪港深和东方红睿轩沪港深,收益依次为56.6%、56.19%和52.13%;紧随其后的是嘉实沪港深精选和东方红睿满沪港深,今年以来收益分别为46.83%和45.87%。

赚钱效应的显现,激发了投资者的申购热情。今年3月,嘉实沪港深回报首发两日便成功募集超过35亿元;11月初,嘉实价值精选发行3天便提前结束募集,募集资金超60亿元;而东方红睿玺更是因一日“吸金”超百亿而引发市场的高度热议。

当然,并非所有沪港深基金都能乘上互联互通机制带来的东风,亦有部分沪港深基金今年业绩极为尴尬,远远跑输恒生指数,个别基金甚至取得了负收益。

其中,宝盈国家安全战略沪港深基金就是饱受市场诟病的一只沪港深产品,与今年的港股盛宴彻底绝缘。截至12月1日,该基金今年以来的跌幅达到15.62%;如若以去年12月5日作为起始时点,其至今的跌幅甚至超过了20%。

这只成立于2016年1月20日的基金,主要投资国防军工、能源安全等领域。从该基金的三季报数据可见,其前十大重仓股分别均为A股市场军工股,并没有港股的踪迹。

北京一位基金分析人士指出,“宝盈国家安全战略沪港深确实是风格漂移的沪港深基金中最具代表性的,但这显然并非个案,例如个别公司在去年集中成立了大量沪港深产品,但业绩却两极分化,从持仓来看其中一批基金同样完全没有持有港股,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借沪港深的名号发产品。当然,市场早就对公募抱团发某种新产品的情况见惯不怪了,只是这两年尤其是今年监管的动作越来越快。”

监管屡次纠偏

部分沪港深基金产品风格漂移的背后,反映的是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初期的不完善。作为逐步开放的机制,深港通于去年12月才正式开放,而沪港通也才刚开放满三年,不规则的现象自然难以避免。

事实上,在针对沪港深基金产品的监管方面,监管层确实行动迅速。在今年6月14日,也即深港通开通半年之际,证监会即下发了《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旨在对一些“风格漂移”的沪港深基金进行监管,当然对于原有的沪港深基金而言,只需在基金合同中新增风险提示即可。

而后,沪港深基金的审批进入了严格状态。在12月1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又对沪港深基金审批是否暂停这一近期市场讨论的热点进行了回应。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有多家基金管理人向证监会申报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产品。前期,在产品注册审查及日常监管中发现,部分带有‘港股’字样的公募基金产品,并未实际投资港股,引起各方质疑。”根据证监会2017年11月10日《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显示,在申报中,名字带有“港股”相关字样的新基金达到59只,证监会将继续依法推进相关产品的注册审查工作,同时督促基金管理人不断加强港股的投资管理,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的回报。

业内表示,监管的屡次纠偏,正是为了限制沪港深基金盲目申报的现象,杜绝某些基金公司打擦边球的行为再发生。

第一梯队成形

随着深港通开通一周年,基金公司在港股投资方面的第一梯队也有所成形。

华南一位公募国际业务部总监受访时指出,“目前在沪港深基金方面,东方红资管和嘉实基金是第一阵营,这两家公司的沪港深产品规模几乎占到市场一半。此外,广发、景顺长城、前海开源等相关产品也比较多。但目前两地互联互通机制的打造仍处于初期,公募在港股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可以预期的是,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未来公募在港股市场的布局步伐将更为稳健,距离公募在港股市场的白热化混战时代,显然还有较长的距离。

(编辑:杨颖桦)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