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三去一降一补”的核心是降成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植 北京报道
2017-12-07 14:29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如何借助金融力量降低成本,依然是市场关注的一大热点。

 12月6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的“第十二届亚洲金融年会”主论坛在北京举行。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金融支持”的融资分论坛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做主题演讲时表示,2016年以来,政府积极地在推动降成本,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48号文件,就是降成本的工作方案。自此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个部门都在推动降成本。

“对此,财科院主持了一个大型的调研,分东中西、东北几片做典型的调查、同时在网上做问卷调查,样本大概有1万多家企业,收集到220多万条数据。应该说这个降成本的调查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企业各项成本的调查。”他指出,调查发现,降成本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说到底,供给侧改革过程的“三去一降一补”五项任务的核心,就是降低成本。

他举例说,去产能也可以视为降成本的一个措施,原因是产能过剩闲置,企业的成本自然升高。若不把闲置的产能充分利用起来,或赶紧把这些落后的产能处理掉,企业运营成本很高,甚至拖累这个企业的发展。

还有杠杆率高,带来的也是高成本,就是企业的财务费用会很高。融资难、融资贵,借钱不便宜,对实体企业来说,就构成了高成本;所以当前降杠杆过程,实质上也是要通过降成本实现降风险的目标。

去库存,无论是房地产企业、实体企业也好,只要库存多、资金不能及时回流,就要占用资金,也会导致成本高,所以“三去”与降成本是密切相关的。

还有“补短板”,无论是从工业还是从农业来看,说短板本身就意味着高成本。比如国内农产品的成本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工业企业的短板在于创新不足、创新能力弱,只有企业能够创造高技术附加值,才能消化现有的各项成本,包括老龄化带来的成本、环境治理带来的成本,还有上涨的人工成本等。

“所以,成本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三去一降一补看起来是五项任务,实际上归结为一点,都是要降成本。这就是检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刘尚希表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由于企业的投入产出是一个链条,因此去产能政策实施过程若没有注意到产业之间配套关系,反而会增加企业成本。比如说炼钢、炼焦,这两者是有关联的。我们的焦炭要去产能,下游炼钢企业要用到的焦炭就会受影响。

“我们到一些省去调研,有些省份去产能各去各的,去煤的去煤,去焦炭的去焦炭,去钢的去钢。于是当地原有产业配套体系被打乱了——原来在本地可以买到的焦炭买不着了,要花高价到外地去进货。反而企业成本增高了。”他指出。从这个角度来看,去产能的过程中间,要注重部门之间的协调、各个地区之间的协调。如果去产能导致企业的成本上升,就会产生背道而驰的效果。

还有去杠杆过程,很多机构参与债转股投资,但不少项目名义上是债转股,实质是明股实债,反而增加了企业财务负担。

在他看来,要切实降成本,就要把“三去一降一补”联系起来,作为整体来考虑。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的各项政策,都要聚焦降成本。因为成本是一个系统问题,对于下游企业而言是成本,对于上游企业来说是收益;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利息是收益,对于实体企业来说就是财务成本。

“资金作为一个生产要素,能不能形成一种比较自主的合理的定价机制?从这一点来看,降成本不仅仅是要靠政策,更重要的是要靠金融改革。”他指出,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停留在“三去一降一补”层面,是不够的,今后毫无疑问要出现一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升级版”,这个“升级版”应当是注重要素市场的打造。因为成本无非就是要素成本,典型的就是土地、资金、人工、科技、技术、管理等要素。

以资金要素为例,刘尚希认为现在要加快金融改革。十九大提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双支柱,准确来讲一个是金融体制的改革,一个是金融政策的协调。

“金融体制的改革涉及到资金这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怎么配置,如果管制过多,毫无疑问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会减弱。当然管制是要防风险,要让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的监管能力要提高、监管方式要改变,甚至监管体制要改革。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监管之间这个度的把握很重要。”他强调说,此外,信贷政策也非常重要。货币政策管流通中货币量的问题,主是总量控制。但信贷政策是可以有差异的,对结构的调整是有促进作用的,这种差异应该是在监管当局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政策。

“当然,这里同样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总的来说商业银行按照国家法律和现有规则,遵循商业规则可以自由放贷,但是有导向性的,这就形成了信贷政策。”他指出,资金等这些要素市场的改革,它带来的降成本效果,要比通过一项项政策去降成本的效果大得多。也就是通过要素市场的改革来降成本,这个更重要。

此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以及金融政策的协调,包括货币政策、监管政策、信贷政策的协调。

“而且政策内部要协调好,这需要系统、整体地考虑问题,使我们大的、小的、各个方面的政策能够聚焦,围绕一个总目标去操作,不至于相互打架,不至于产生合成谬误(各自看着都很对,但是合起来就错了)。”他指出。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升级版”要落到要素市场的改革上,金融改革首当其冲。

(编辑:闫沁波)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