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转债女首富股东低认购群情鼎沸,破发潮下公司信心犹在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奉仙 ,杨坪 深圳,广州报道
2017-12-11 22:17

可转债市场的变天可谓是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年度大戏之一。

曾经备受投资者追捧的香饽饽因转债市场的低迷而遭遇到投资者的用脚投票,蜂拥抢购可转债的大军刹那间灰飞烟灭,个别转债甚至出现了中签投资者大量弃购的情况。

近期陷入到争议之中的是12月8日发行的蓝思转债,由于原股东的认购比例偏低遭到了不少投资者的质疑,而蓝思科技(300433.SZ)实控人周群飞,其中国“女首富”的江湖称谓,更使这场原本普通的转债发行吸引了更多的关注。

12月12日,蓝思转债的缴款日,将是揭晓蓝思转债发行结果的最后期限。这场颇为戏谑的可转债发行,最终将是什么结果,很快将浮出水面。

股东低认购率惹争议

原股东认购率仅13.54%,是蓝思转债发行陷入争议的关键导火索。

12月8日,蓝思科技公开发行的48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蓝思转债”)网上申购宣布结束,然而其公布的发行结果却有些出乎市场预料。

根据蓝思科技12月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蓝思转债的申购额度为48亿元,但原股东优先配售额仅为6.5亿元,仅占本次发行总量的13.54%。弃购比例和金额创下信用申购以来新高。其余41.5亿元将于12月12日缴款。

由于近日可转债频现破发、旧债表现低迷,投资者打新热情锐减,转债中签但遭弃购的例子逐渐增加。蓝思科技原股东的低认购率很快引发市场质疑,甚至有投资者认为这表现了股东方对蓝思转债的不看好态度。

而股东的低认购率,也让部分场内人士担忧,蓝思转债是否有陷入发行失败的风险。

对此疑问,蓝思科技董秘彭孟武在12月11日下午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公司控股股东未全额申购主要归因于在有效时间窗口内未能获得资金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我们对公司发展前景及经营业绩是充满信心的,在公司取得中国证监会下发的核准批复后,便已准备好资金,拟按照持股比例全额优先配售本次蓝思转债,计划认购资金超过39亿元。但由于第一大股东为设立在香港的境外法人,其境外人民币资金汇入中国境内须取得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及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钱最终在境外进不来我们也很着急,我们争取到了最后一刻,但最终还是没能拿到批文。”

蓝思科技有信心不破发

对于部分投资者担心蓝思转债破发一事,彭孟武表示,由于公司的基本面表现优异,并不担心会出现发行失败的情形,且有信心转债不会破发,“并不存在所谓破发的可能性,或者说几率很小。”

不过,压力仍存。蓝思科技控股股东原计划超过39亿元的认购资金变成了如今的6.5亿元,约有86.46%由网上投资者申购,而近期转债市场乌云笼罩,一旦出现大量投资者弃购现象,无论是对于蓝思科技还是此次蓝思转债的主承销商国信证券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按照规定,弃购数量占发行总量30%以上时,发行失败。以此推测,假如蓝思转债的投资者弃购额度达到14.4亿,则发行失败。不过,按照转债发行情况来看,如此高的弃购率几乎是一件极低概率的事情。

从亚太转债开始,网上认购的投资者就不断出现弃购的现象,如亚太转债的弃购金额达到5453万元,而12月8日晚间宁波银行可转债的弃购金额更是达到了1.49亿元。不过从弃购比例来说,亚太转债的弃购率为5.45%,弃购者占网上申购者比例比例为8.576%;而宁波银行可转债的弃购率为1.49%,弃购者占网上申购者比例约为7.4%,都是较小数值。

值得关注的是,蓝思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并不高,初始转股价格为36.59元,按照12月11日的35.33元的收盘价来算,溢价率仅为3.57%。

彭孟武认为,从申购情况来看,公司原股东及广大投资者对本次可转债的申购是比较踊跃的。而且蓝思科技的经营业绩近年来一直稳步提升,是消费电子产品防护玻璃行业的龙头企业,相信投资者能从二级市场获利。他表示,投资者应该从更长期的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

可转债发行市场低弥漫

尽管发行结果尚不确定,但蓝思转债引发的市场讨论,是当下可转债发行困难的缩影。

近月来,可转债屡现破发。12月1日,久立转2上市不久,便一路震荡下跌,一度跌破其面值,为可转债信用申购以来第一只在上市首日盘中破发的可转债。

随后,又相继出现了时达转债上市首日大跌3.42%、宝信转债上市首日跌3.1%等首日破发的案例。12月11日发行的生益转债,也有同样遭遇,开盘即跌3.48%,晚间收盘微跌0.01%。

此外,整个可转债行情走势亦不乐观。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11日,2017年上市的17只可转债中,已有11只破发。11月27日上市的嘉澳转债跌势最甚,目前跌幅已经达到20.18%。

市场表现最佳的宝信转债,从12月5日上市至今,上涨幅度也不过6.18%。

“首先,场内可转债供给增加。另外很多大股东变相减持,认购了可转债之后一有溢价转手就卖。投资者无法获得预期收益,市场也就逐渐降温。”12月11日,广州某中型券商固收部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可转债发行困难原因时指出。

《再融资新规》的出台让可转债成为更多企业的融资手段,《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修订将可转债由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刺激了投资者的申购热情。可转债在双重利好下日渐火热。

据wind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发行可转债预案的企业已经达到了155家,总融资规模约3879.62亿元。其中有14家已获证监会核准,20家通过发审会。

但供给端规模的持续放大,使得可转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场内收益率也逐步下行。

随之出现的大股东利用可转债接连套现现象,给可转债市场再浇一盆凉水。雨虹转债、林洋转债等接连遭到控股股东大量减持,减持股份分别为368万张和300万张,其价格也分别下跌6.46%和4.27%。

上述固收部人士介绍,身边也有很多好友对可转债渐失信心。“本来打新中签还挺高兴的,结果一直到现在都被套着出不来,有好几个想弃购的,但是考虑信用问题,最终还是咬牙认购了。”

按照规定,投资者中签后放弃缴款也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如果连续12个月以内3次中签未足额缴款的话,投资者将面临6个月不得参与新股、可转债和可交换债申购的局面。

(编辑:朱益民)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