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中文化科技园区12月8日在伦敦格林尼治举行开幕仪式,这是英国首家由本地华人企业家投资建设的小型文化科技园区,旨在为华资中小企业在英科技研发、文化交流及创业项目孵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伦敦发展促进署大中华区负责人黄戈洋称,伦敦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业已发展为重要的科技中心,过去十年里中资企业在伦敦投资增长逾10倍,投资也开始向科技、文化领域倾斜,包括华为、腾讯在内的一大批中国企业,已在伦敦展开大规模投资与合作,中英科技合作正迎来好时代,势必促进更多中国企业来英进行科技投资。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上周赴英主持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旅游等领域再签十项合作协议。
对接文化科创商机
据英中文化科技园区主任李国介绍,园区主要是为英中两国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文化交流、产业合作、企业孵化、科创项目对接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园区设置三大功能,首先,协助中国中小企业在英寻找投资、并购、合作机会,在中英两地定期开展分领域、分主题的英中文化科技峰会和项目路演等活动,促进中英企业界、学界、投资界的交流合作。
其次,为华人华资中小企业在英创立运营公司、孵化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园区采用孵化与创投结合的服务模式,整合中英两地风投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融资服务。
李国称,目前园区拥有来自英国各产业领域近200多位专家顾问团,能够为新兴企业家更快融入本地、生存发展提供支持。该园区正式成立前,其核心团队已在英国举办三届创业与投资大赛及中英创投峰会,促成多个创新项目产业合作。
园区也希望为英国中小企业及科研成果在中国拓展与寻求合作提供支持。英国在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领域技术研发领先优势明显,但受脱欧、英镑贬值等影响,一些相关企业资金及技术人员储备出现问题。园区计划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中国政府、企业来英合作交流考察活动,并在英开展中国城市、产业推介会,加强双方在资金、人才、技术研发上的合作。
在该园区开幕仪式上,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金旭表示,今年是中英建交45周年,两国在经贸、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中国是第一制造业大国,英国是首屈一指的创新大国,中英合作潜力巨大,建设这样的文化科技创新园区、促进两国中小企业合作很有必要。
中英深入人文交流
在本月7日于伦敦兰卡斯特宫举行的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上,刘延东表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立5年来,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青年、旅游、新闻媒体、地方合作等领域已签署50项合作协议,达成72项合作成果,形成了影响广泛的品牌项目。此次又纳入社会和妇女领域,标志着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更加深入。
据了解,目前两国研究人员已在清洁能源存储、电动汽车、基因组学和对抗抗生素耐药性等合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延续合作,英国科学国务大臣乔·约翰逊和中国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启动了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战略,生命科学、食品安全、可再生能源和环境技术被列为优先考虑合作事项。
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首席科技顾问约翰·朗海德表示,中英创新合作基于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政府间相关机制的建立为未来两国在创新领域深入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
在卫生合作领域,这次两国大学、医院、公司和学术机构签署价值超过7000万英镑的多项协议,以改善医疗成果和实践,重点合作领域包括患者安全、医学研究、卫生技术评估和全球卫生项目。
源自中国的中草药研究也得到英国高等院校更多重视。6日,牛津大学宣布将该校学者马玉玲主持的中草药研究室升级为“牛津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在牛津大学副校长罗伯特·伊斯顿教授和中国驻英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永利见证下,牛津大学与陕西摩美得气血和制药有限公司就该研究中心的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
源于先期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未来五年,该中心将重点开展心脑血管、眼科、肿瘤、妇科和儿科领域领域临床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中药作用机制及创新药物方面的研究。
(编辑:赵海建)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