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的“第十二届亚洲金融年会”保险论坛在北京召开。在以“拥抱大健康 回归保险保障”为主题的养老及健康保险论坛上,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副总经理汤宁表示,在国际上,相互保险是一种主流的保险形式,服务着近10亿人群,但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汤宁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移动支付等新科技的日益成熟,原先制约相互保险发展的一些瓶颈性问题被有效解决,加之相互保险互助共济、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特征,更加符合“保险姓保”、“回归保障本质”的要求,相互保险在国内的发展十分令人期待。
众惠相互财产保险社于今年2月14日正式开业,与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区别在于没有股本,是一个由全体会员所共有的组织。
就目前全球市场的相互保险格局来看,汤宁表示,北美、欧洲、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是相互保险覆盖率最高的地方。2016年,全球相互保险市场在整个保险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达到27%,与2015年持平,保费达到1.3万亿美元,全球服务的人数是9.9亿投保人,从业人数为113万人。
汤宁介绍了国际相互保险组织的运作模式,如英国的保柏医疗模式,其基本架构为保险公司、医院集团和医生集团三位一体,保险公司负责健康保险产品销售,批量采购垂直医疗整合模式,保险公司负责健康保险产品销售、批量采购医疗医生服务资源,进行药品管理。医院集团为参保人提供就医场所与住院服务。
汤宁表示,在管理式医疗模式中,保险公司整合健康、医疗、药品服务资源,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同时起到控费的目的。而相互制健康险公司在这一领域也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有很多的保险公司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去发展、去尝试。“中国这几年推出的全科医生、按病种收费等各种改革,其实都是在往管理式医疗的方向走,从国外的百年医改经验来看,医改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引入第三方购买机制,才能有效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降低医疗费用。”
(编辑:马春园)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