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参评银行综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12-14 07:00

资产状况

此次进入样本参评中国内地银行共51家,比去年增加了10家。这51家中国内地银行总资产规模超过23万亿美元,超过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66%,相比去年41家银行的总份额进一步提升。与上几年的情况相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总资产占据中国内地银行业总资产比例超33%,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但与其他银行的资产份额相比仍然有一定优势。中国银行业在过去几年的资产质量明显超过亚洲平均水平,今年这一优势继续得到了延续和进一步的发展,远远低于亚洲的平均水平2.85%。但是,自身变化对比看,参评内地银行的“受损贷款对总贷款金额比率”2016年平均水平为1.46%,相比2015年平均水平的1.28%,提升了18个基点,最近三年该指标均保持上升,中国内地银行的资产质量水平在下降。

盈利性

51家参评的中国内地银行2016年的平均收益指标达到14.2%,相比去年的15.8%,已经是连续第四年下降。横向对比看,中国银行业整体的收益指标,仍然明显超出8.23%的亚洲平均水平,继续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相对优势。在分布上,进入亚洲前10名的内地银行共7家,比去年多了1家,从高到低分别是长沙银行、东莞农商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渤海银行、招生银行和建设银行。此外,6家银行的收益排名在11-20名之间,6家银行的收益排名在21-30名之间,3家银行的收益排名在31-40名之间,3家银行的收益排名在41-50名之间,其余31家银行的收益排名在50名以后。从排名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的盈利能力仍然较强,甚至有进一步的提升。与去年相似,今年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仍然保持在较好的位置,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排在亚洲第14和第10位,其余2家也全部进入了亚洲前50名。由此可见,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在亚洲是处于前列的。

资本状况

51家参评银行的平均巴塞尔资本充足率约为12.75%,高于去年的12.56%。同时,整体来看,中国内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然继续低于亚洲平均资本充足率14.28%,这一现象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类似地,平均权益对总资产比重为6.48%,高于去年的6.43%,但低于亚洲平均水平7.95%,表明中国内地在这方面仍有部分差距。在本次参评的银行中,中国内地银行的巴塞尔资本充足率均高于8%的最低要求,最低9.96%,最高19.40%,部分银行仍然存在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尤其是在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银行的放贷速度和放贷规模都有了明显增长,从而导致了资本的压力。从2016年的数据来看,各银行也确实在改善资本充足状况方面做出了明显的努力,这也是未来中国银行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国内地银行在本次竞争力排名中的情况

在201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内地51家参评银行整体表现比去年略有下降:有7家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进入前十名,分别位列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第6位、第8位和第10位。其他银行:4家银行居第11-20名,3家银行居第21-30名,3家银行居第31-40名,3家银行居第41-50名,31家银行居50名之后。与亚洲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相比,中国银行业总体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银行在整个亚洲的位置基本仍处于前列,在多项原本较弱的指标上也有了明显进步。

(编辑:周鹏峰,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oupf@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