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2022年3月8日(星期二)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后结束。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检察机关将加强反垄断、反暴利、反不正当竞争司法,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从严惩治非法集资、洗钱等金融犯罪,切实维护金融安全。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介绍,检察机关去年办理英烈权益保护领域民事公益诉讼46件。网络博主恶意诋毁志愿军英烈、恣意侮辱卫国戍边烈士,海南、新疆检察机关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提起公诉,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以法治维护英烈权益、捍卫英烈荣光。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检察机关针对监护人侵害行为,支持起诉、建议撤销监护人资格758件,同比上升47.8%;针对严重监护失职,发出督促监护令1.9万份。家庭教育促进法今年起施行,更利促进“甩手家长”依法带娃。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检察机关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1.1万人,同比上升29.8%。办理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3万件,同比上升10%;督促查处假冒伪劣食品48万千克、假药劣药1448千克,同比分别上升26.9%和2.2倍。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介绍,继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自诉转公诉,检察机关接续发布公民人格权保护指导性案例,从严追诉网络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犯罪,起诉3436人,同比上升51.3%。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检察机关去年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20754人,已起诉16693人,同比分别上升5%和8.8%。与国家监委等共同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起诉受贿犯罪9083人、行贿犯罪2689人,同比分别上升21.5%和16.6%。对王富玉、王立科等23名原省部级干部提起公诉。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追诉拐卖人口犯罪将继续从严;同时与有关部门形成合力、综合整治,对收买、不解救、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坚决依法追诉、从严惩治。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868445人,提起公诉1748962人,同比分别上升12.7%和11.2%。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人民法院2022年保持惩治贪污受贿犯罪高压态势,加大对行贿惩治力度。2021年,人民法院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依法追缴行贿非法获利,斩断“围猎”腐蚀、权钱交易的利益链条。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3万件2.7万人,秦光荣、王富玉等14名原中管干部受到审判。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透露,人民法院全面排查1990年以来“减假暂”案件1334.5万件,对有问题或瑕疵的5.9万件督促逐一整改,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出台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意见,决不允许“纸面服刑”、“提钱出狱”破坏公平正义。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人民法院扎牢民生司法保障网,审结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消费、社会保障等案件154万件,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台网络消费司法解释,对直播带货、外卖餐饮作出规范,让网上购物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介绍,去年法院审理女童热心助人致伤案,判决善意助人不担责。审理小区保安送老人就医被索赔案,驳回无理赔偿请求。审理号贩子逃跑摔伤索赔案,判决追赶者无责。审理高铁霸铺案,判决曝光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无需担责。通过司法断案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决不向耍横霸道者让步,决不迁就纵容恶习陋俗。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介绍,人民法院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再审纠正涉企刑事冤错案件30件39人,坚决防止把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发布17件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弘扬契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透露,人民法院2021年审结高空抛物、偷盗窨井盖等犯罪案件296件,高空抛物致人伤亡案件大幅减少,群众头顶上、脚底下安全更有保障。守好民生安全底线,严惩“以房养老”、“投资养老”、保健品坑老、兼职刷单、套路贷、校园贷、美容贷等花样翻新的诈骗犯罪,维护群众财产安全。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介绍,过去一年,人民法院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严惩窃取倒卖身份证、通讯录、快递单、微信账号、患者信息等各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审结相关案件4098件,同比上升60.2%。依法从严惩治行业“内鬼”泄露个人信息。严惩利用恶意程序、钓鱼欺诈等形式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审理“颜值检测”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案,惩治网络黑灰产业链犯罪。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介绍2021年人民法院主要工作时透露,加大职务犯罪赃款赃物追缴力度,实际追缴到位596.6亿元。境外不是法外,首次适用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审理程三昌案,裁定没收外逃人员徐进、张正欣境内外巨额违法所得,对外逃腐败犯罪分子虽远必惩,让其人财两空。
(来源:新华社微博)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来源:新华社微博)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加强对执法、监察、司法工作的监督,听取审议关于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国人治理情况的报告,围绕监察机关推进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将充实涉外法律工具箱,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做好我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协定以及加入国际条约的决定批准工作。
(来源:新华社微博)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介绍,根据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今年将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报告还介绍,2021年起草并初次审议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对妇女权益保障中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在预防性保障、侵害处置、救济措施、责任追究等方面完善相关规定。
(来源:新华社微博)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根据年度立法工作计划,2022年预安排审议40件法律案。其中将加快推进民生、社会、环保领域立法,制定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社会救助法、学前教育法、民事强制执行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修改体育法、学位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来源:新华社微博)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常委会建立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其中增设12个,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省份,带动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建立立法联系点4700余个。
(来源:新华社微博)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贯彻落实新修改的选举法,常委会加强对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做好选举相关工作。目前,新一轮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已基本完成,全国10亿多选民直接选举产生20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
(来源:新华社微博)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强化监督力度和实效,监督“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听取审议31个报告,检查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2次专题询问,开展7项专题调研,作出1项决议。
(来源:新华社微博)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一年来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2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0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19件,决定批准双边条约和加入国际公约6件。
(来源:新华社微博)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介绍,2021年加快生态文明领域立法,经过深入调研论证,拟订黑土地保护法草案并进行初次审议,用法律手段保护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报告还显示,今年将制定黑土地保护法。
(来源:新华社微博)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透露,我国制定印花税法,适当简并税目、降低税率,至此,现行18个税种中已有12个制定了法律。(新华社微博)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栗战书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新华社)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会议以大会主席团的名义,向各位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世界各国妇女,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新华社)
今天(3月8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