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tek“广州会议”:一个有关百亿认证市场的特别信号
见习记者 伍雪华
广州报道
如果将全国检验认证市场囊括在内,至少不下于500亿的一次性市场和200亿年费市场。
6月中旬,广州。全球最大的测试服务公司Intertek(Intertek Testing Services)国际集团海外董事会在此召开。这是该集团首次在中国召开的董事会。
Intertek集团总裁理查·尼尔森宣称,这次广州董事会目的是“研究在中国市场对策和今明两年在中国的持续业务发展计划”。
然而,Intertek的“对策”和“计划”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无从得知。
广州开发区副主任刘悦伦在与理查·尼尔森的短暂接触中被告知,Intertek最近将投资200万美元在广州开发区建立一个专门进行电器产品测试的实验室”,而且计划在2003年在中国增加投资500万美元,用于加强实验室的设施。
刘悦伦分析说,Intertek此次广州董事会,“是在向我们发出一种信号,一种要扩大业务的信号。”
跨越时空130年
Intertek总部设于伦敦、去年5月在伦敦上市,其前身是英之杰测试服务公司(Inchcape Testing Services)。
1996年,英之杰测试服务公司被一家全球投资公司收购,并改名为现在的IntertekTestingServices公司。
据悉,目前Intertek在世界上9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530个分支公司和270个实验室,共有超过1.1万名员工,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专业测试、检验和认证集团之一。
Intertek的主要业务是为世界跨国零售商、生产商、采购商和石化、运输、仓储、保险等领域的跨国经营公司,以及一些政府机构提供产品检验、测试、认证和其它技术服务。该集团在全球有3万多个客户,其中包括沃尔玛、通用电器、麦当劳等一大批著名跨国公司。2002年销售额达4.6亿英镑(57.5亿人民币)。
Intertek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检测机构。
早在1871年,中国门户开放之初,该集团所属的泡立生(Paulsenand Bayes)公司就已进入中国上海,掘得了该公司在中国的第一桶黄金。只不过近代的中国工业并不发达,Intertek收获有限。80年后,共和国创立之际,Intertek是带着遗憾离开中国的。
半个多世纪后,念念不忘中国的Intertek再次卷土重来。
1989年,该集团与深圳计量测试研究所在深圳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检验公司———深圳天祥公司。
1994年和1996年,该公司继续在中国扩展领地,分别与上海技术监督和商检系统合作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上海天祥和上海东方天祥。
至此,该集团在中国的服务机构已覆盖整个华南和华东、华北地区,在中国香港和内地的总投资已超过1000万美元,其中内地是400万美元左右。
而今,Intertek集团董事会选择在广州召开,预示其在华扩展版图的新一轮攻势又拉开了序幕。
“事实证明这些合资公司办得很成功,目前集团在中国业务分布于广东、上海、天津、北京的业务发展是健康的,”理查·尼尔森声称,“而且,我们的业务还略有增长,3-5月份Intertek的业绩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因此,“Intertek在中国会作长远打算,因为中国是公司的投资首选地”。
中国检测认证市场有多大?
“亚洲包括中国在内是全球消费品最主要的生产基地,”尼尔森承认,“Intertek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发展很快,而中国又是亚太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特别是华南和华东地区。”
尼尔森透露,近年来,产品质量认证服务是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的世贸规则是所有产品都要通过检测,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心,因此这是一个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市场,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蕴涵无限发展的空间。
尼尔森最后一句话道出了Intertek国际集团觊觎中国的真实意图。
那么中国的检测认证市场到底有多大?
据长城认证广州中心总经理陈世国估算,仅珠三角就有90余万家企业要通过企业体系认证,以每家企业体系认证收费2万元计,可收取体系认证费180亿元;其中至少有60万家为生产型企业,这其中又至少有20万家出口型企业的产品出口要通过质量检验认证,以每家企业收费3万元计,则有一次性检验认证收费60亿的巨大市场。此后,跟踪服务要收取比例为认证收费1/3的年费,即每年可收取的年费就高达20亿之巨。
陈世国强调说,“长三角的市场比珠三角更大,如果将全国检验认证市场囊括在内,至少不下于500亿的一次性市场和200亿年费市场。”
而国内认证机构包括中国质量认证(CQC)、方圆认证(CQM)、长城认证(CGW)在内,一般主要开展企业体系认证业务,出口企业产品检验认证业务量的80%则被国际检验认证机构所包揽。
据业内资深人士估算,Intertek目前在中国的业务年销售量至少不低于2000万美元,即1.5亿人民币以上。
国内认证机构潜伏危机
2002年3月,IMS(美)、WCS(英)、GLOBAT(英)、AJA(英)、NSF(美)、CQA(英)等6家国外认证机构因滥发证书被中国的媒体曝光;同年7月,URS(英)、MOODY(英)、EAQA(英)等3家发生类似事件。
在尼尔森的眼里,Intertek在全球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综合性的测试、认证公司如瑞士SGS(通标)公司和法国的BVQI(维特斯机构)等公司,他们的业务范围及全球分布与Intertek很相似;二是专业性的认证、测试公司如TUV、DNV、UL等,“这些公司在各自的领域上有不同的优势,但他们的业务集中于在某一方面。”尼尔森评价说。
据悉在电子电器、机电产品出口测试认证方面,欧洲的TUV莱茵和美国的UL虽然也已经进入中国,并和Intertek集团一样为客户提供产品的测试认证服务,但在中国它们没有自己的测试实验室。此外,莱茵公司以欧洲为主,而UL公司以美国为主。”
至于国内的认证机构,尼尔森认为国内认证机构的服务主要针对进口的商品,如3C认证,还有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而Intertek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出口商品,两者没有冲突。
对于国内认证机构的检测水平,尼尔森不肯作任何评论,只含糊其辞地说“中国政府有中国的处理方式”,不过他又指出:“国内的认证机构很多,确实有部分认证机构存在违规操作、投机取巧的现象,但随着国家监管的加强、对检验市场的开放以及外资检验公司进入中国的影响,市场会优胜劣汰,认证机构也会逐渐走上正轨。”
尼尔森建议,国内的检测机构“有必要加强实验室专业技术、熟悉国际标准和全球网络方面的工作”。
业内资深人士呼吁,“国内检测认证行业已潜伏着危机”,且不论Intertek、TUV莱茵、UL这些国际大公司正在拓展其市场疆域,“单就他们现有的在华力量就使国内的认证机构危机四伏”,例证就是像海尔、美的、科龙这样的大企业的认证业务,被国外认证公司抢走了。Intertek的兼并史
1988年英之杰公司收购了ETL测试实验室。
1991年在ISO9000在北美初次登场之后不久,ITS Intertek Services是美国第一家获得RvA认可的公司。
1992年WarnockHersey为将其业务范围扩大到全球,于80年代后期寻求国际合作伙伴。而后,英之杰集团在1992年收购了Warnock Hersey。
ETL测试实验室和环境职业风险管理公司(EORM)完成了SEMIS2-91的联合评估,率先获了Intel公司优先选用的第三方测试组织的资格。
SEMKO被许可进行电磁兼容性(EMC)测试并建立了EMC中心。
1992-1994年英之杰收购了Albury实验室,并于1994年建立了EMC及气体装置测试实验室。
1993年ITS Intertek服务公司加拿大营运部成为首批由加拿大标准协会(SCC)认可提供ISO9000认证服务的公司。
TestMark经由移动通讯工业协会(CTIA)授权,为其提供性能测试服务,使Testmark成为世界最大的无线电测试组织之一。
1994年英之杰从瑞典政府收购了SEMKO。
英之杰从GTE收购了TestMark。
1996年英之杰测试服务公司被一家全球投资公司收购,并改名为现在的Intertek Testing Services公司。图:
中国有20万家出口型企业,它们的产品都需要通过质量认证。
photocome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