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5000亿沿江开发苏北未来
本报记者 范利祥
南京报道
对于沿江开发来说,地理因素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苏南与苏中之间被长江阻隔住了,严重影响了优势要素向苏中和苏北流动。沿江开发一个首要的动作就是打通苏南与苏中的“要素流动通道”。
在不久前结束的江苏省今年“两会”上,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是该省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中的“重头戏”。
早先在去年8月份,发改委会同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耗时将近一年,一份名为《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以下称《规划》)的调研报告就已出台。
压力与抉择
“江苏之所以走沿江开发这条道路,有自己的难处。”江苏省政府一位官员表示。为完成去年江苏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两个率先”(在全国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压力很大。
但在实际上,江苏与沪、粤、浙、鲁等地比较起来,优势并不明显。
尤其是苏北。多年来,苏北几乎靠着省政府的帮扶过日子。仅在去年,省级投向苏北的资金达203亿元,其中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58.3亿元。
尽管如此,苏北的经济发展速度还是相当低缓。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教授认为,仅仅靠雪中送炭式的支持,并不能真正促进苏北的发展。“江北的苏中、苏北要实现两个‘率先’,必须有新的战略思考,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张说。
这无非有两个角度的选择:区域和产业。而从两者的结合上来看,最具优势的就是长江两岸。这就意味着,只有走沿江开发的道路,把外部的要素如现代化的技术、管理、资金、市场等引到苏北来,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
张颢瀚有自己的理由。首先,目前,整个苏南是高速发展的地带,而整个苏北的发展还缺少真正的基础,缺少强劲的推动力。而沿江这一带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只要给它相应的投资和相应的政策,它就能高速增长起来。所以,江苏拥有长江岸线的地区是沿江开发的核心区域。
根据《规划》的统计,本区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6个市区和句容、扬中、丹阳、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仪征、江都、泰兴、靖江、如皋、通州、海门、启东15个县(市)。
这个区域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接上海,西连长江中上游诸省,既有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又有苏北乃至中原广大地区为腹地,辐射势能强劲。因此,本区在江苏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承南启北的重要作用。沿江开发搞好了,就能带动苏北地区的加快发展。
所以,苏北要通过外来要素的刺激,实现跨越式的非常规的发展,才能实现增长的突破,“所谓人无外财不富”。
而根据苏北所处的区域来看,这些外部要素不可能从它临近的北部、东部、西部过来,而必须通过南部即苏南才能流过来。“只有采取沿江开发的策略,才能为苏北打开要素流动的通道。”张颢瀚说。
25000亿,打开“要素流动通道”
对于沿江开发来说,地理因素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苏南与苏中之间被长江阻隔住了,严重影响了优势要素向苏中和苏北流动。“其实苏南的很多外资都在寻找新的出路,但由于这个原因,就是不能到江北去。”张颢瀚教授说。
“原来这些要素只是零星性的、偶然性的到苏北去。必须首先把交通等基础设施搞好了,他们才愿意流到苏北去。”张颢瀚表示,沿江开发一个首要的动作就是打通苏南与苏中的“要素流动通道”。
此外,还要加快建设高等级公路网、水运和铁路,同时兼顾航空业的发展,形成与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到2010年,沿江区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300公里,铁路1000公里,争取建成10条左右过江通道,两大国际机场。
此外,在电力建设、电源建设、电网建设等能源设施的建设上,江苏省也展开了大规模的行动。沿江地区面临着供电能力不足、电力需求增长较快、发电量仅占用电量的65%左右、特别是苏南沿江地区时刻面临着用电缺口较大的严重问题。
沿江开发是一项高投入、高效益的系统工程,资金投入对实现沿江开发的目标至关重要。根据测算,为了支撑沿江地区经济发展,2003-2010年期间沿江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需要25000亿元(现价)左右。因此,必须加快形成良好的资金筹措机制,保证资金供给。
通过沿江开发,到2010年,本区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12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左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增长2倍,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利益与冲突
搞沿江开发必然要牵涉到各城市之间利益的冲突。江阴市人大副主任陆捷元告诉本报记者,跨江联动打破了原来的行政区划界限,受到了体制和机制上的挑战,遇到了像港口资源整合、多重收费等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江苏长江岸线1175公里,其中主江岸线861公里,洲岛岸线314公里,岸线资源丰富。但现在“大家都搞了不少港口,无序竞争,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张颢瀚说。
在江苏沿江地区,有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苏州港、常州港、江阴港、扬州港、泰州港等众多港口。而结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竞争激烈等问题制约了沿江港口的发展,使得它们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组合港的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搞港口都有它自己的利益。如果不搞的话,它就要把业务让到其它地方,这样,让出的城市收益就会外流。”张颢瀚说,“一方官员管一方百姓”,大家都在追求自己的发展利益。如果没有港口,甚至还会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导致本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规划》另外建议,长江两岸要联动开发产业园区,探索建立南北开发区联合管理、联合经营、股份合作的新型开发模式。
目前,江阴和苏中的靖江两市率先迈出了跨江联动开发的步伐。随着连接这两个城市的长江大桥的建成,两市联合投资建设了占地60平方公里的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其中江阴出资90%,靖江出资10%。
据悉,目前已经有数家来自江阴的企业在该园区“入户”了,而且,一些外资项目也正在洽谈之中。
这让江苏省政府看到了联动发展的希望。陆捷元说,目前该园区已成为全省沿江开发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但现在两市之间的利益还没有全部协调好。比如,在大桥的两端以及大桥与高速公路的接口处,在不到5公里的范围内有三四个收费站。“这种重复收费的现象会给企业带来不少运输成本。”陆表示。
民革江苏省委调研处处长雷中则告诉本报记者,沿江开发还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在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的‘十五’规划中,排在前四位的支柱产业都是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趋同率达70%。”江苏省部分市县的高新开发区、工业园区也存在着这种问题,特别是将产业发展方向集中在电子、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方面。
他认为,虽然这些发展方向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吻合,但产业结构日益雷同,为长远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图:
戴秀珍 绘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