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5400万元控股宝钢建设的理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08-19 07:00

本报记者 沈浪 上海报道

7月20日,经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专家评审会一致评定,上海首屈一指的房地产企业绿地集团(以下简称“绿地”)以5400万元成功受让上海宝钢集团(以下简称“宝钢”)旗下宝钢建设有限公司60%股份。

两大国企重组讯号

上海宝钢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1959年,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689万元,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净资产评估截至2003年9月30日,上海宝钢资产有限公司人民币5.4亿元,负债为人民币4.7亿元,净资产为人民币7073万元,宝钢建设拥有冶炼建设施工总承包等四个国家一级资质,具有施工总承包、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机电设备安装承包的国家二级资质。

但是,尽管建筑业与房地产密不可分,这两者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划个等号。

“我们是建设公司,不是一个地产公司,第二绿地的确不是中央直属企业,这完全不是一回事。”上海绿地集团总师室李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收购并非如外界所普遍猜测与国资委104号文有关。“完全是两码事。”

转嫁,联姻

怎样把国有企业做强,并在企业转让、转制下使国有资产不受到损失,是政府部门与企业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03年,宝钢实现合并销售收入1204亿元,同比增长55%,合并利润131.7亿元,同比增长88%。确定了新一轮发展战略和产业定位,并围绕战略目标实施战略管理,开始编制宝钢新的发展规划,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新一轮的发展战略要以钢铁为主,尽快达到世界前三强的水平。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然要舍弃宝钢集团内部其他辅业。

宝钢建设现有总资产5.4亿,负债4.7亿,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后,共有六家企业参与竞争。2004年7月20日,经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专家一致评定,上海绿地集团在激烈的竞争中溢价30%受让宝钢建设有限公司60%股份,其中投标价格占55分,人员安置方案占25分,企业发展方案占10分,一举胜出。

“绿地收购宝钢建设,本身也是缘于绿地有一块建筑的主营业务,这一块主营业务目前主要是服务于我们集团的房地产开发领域,宝钢建设进入绿地以后,绿地的房地产业务的资源和宝钢建设原有的,无论是技术,还是资质上的优势,能够有更好的整合。”上海绿地集团副总裁陆新表示,这次“转嫁”完全是基于两家企业本身发展战略的需要,而并非是迎合政策的行为。

房地产业务继续改制

除了宝建,宝钢集团旗下,有着另一家更为知名的房地产公司———上海宝钢地产有限公司(简称宝钢地产),该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3.1亿元,与绿地同样位列中国房地产500强。

那么,为什么首先剥离的是宝钢建设而不是宝钢地产,宝钢地产又会不会在国资委文件作用下,而踏上改制转让的道路?

“之所以先转让宝建,其原因在于,宝钢建设各方面条件成熟,具备改制条件,而且市场也有收购的需求,所以就先操作了这么一个企业。”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管理创新部副部长郭建光在采访中表示,早在2002年底,当时的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就曾经下发了一个国有企业主业分离辅业的改制,宝钢建设也属于辅业资产,因此这个改革正好也是符合国家政策的。

改革还需要看时机,虽然也有国家的文件,但宝地目前还不具备转让条件,目前也没有改制的计划。根据国资委《通报》,整合191家央企房地产资源,要遵循企业“自愿协商”原则,而以目前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形势,要宝钢把这部分业务转让出来,的确有难度。

不过,对于宝钢地产的未来,郭建光的另一句话,依然给众人留出了遐想空间。“无论是地产行业,还是其他的产业,只要是宝钢的辅助行业,只要是属于非战略发展的企业,都存在着一个多元投资改制的问题,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