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是个管理家?
字有主义
杨吉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知道了,一定会很吃惊———他怎么成了管理学家?而且还跟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一块被视为“管理学三大先锋”———(《他们改变了管理》)这是怎么回事呢?
马克斯·韦伯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一生著述等身。他的书,有的让他一举成名,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的让他走向公共,如《学术与政治》;有的让他成为象征,如《经济与社会》。不过,它们与管理并无直接关联。韦伯的学说,后来成为影响管理理念的是他对于“人们为什么会服从命令”的研究。
这个研究使他首先区分了权力(power)和权威(authority)的不同,他认为权力是强迫服从而不顾反对的能力;而权威是使命令理所当然被大家遵从,一般是自愿遵从的能力。权力不一定和领导或权威相同,但是不可避免地有联系。因此,组织权力与组织结构和权威是相互影响促进的,在任何等级秩序和官僚体系下都是一致的。
通常,在组织机构里,有三种合法权威。即魅力型权威、传统型权威和理性合法权威。魅力型权威说的是人们服从领导,是因为领导者身上往往有吸引他人的与众不同的品质;传统型权威是指领导人的权威通过继承得来,其权威的大小由出身、习俗、先例和惯例决定;而理性合法权威,是由一套附着在职责(组织角色)之上的规则和程序来赋予。韦伯认为第三种权威是最牢靠和最效率的,因为它以建立在科层组织为基础,这样的组织能保证工作的精确性、规范性、连贯性、谨慎性、统一性、纪律性等等,更重要的是,有效的制度约束使得领导者权力滥用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
和法约尔的管理过程学、泰勒的科学管理不同,韦伯对于管理学的贡献主要是领导力方面,而且又是零星和片断的。譬如魅力型权威,韦伯提出“魅力”(charisma)是与拥有特异的、超自然品质的人有关,这种人与普通人不一样,因而能成为领导。但后来一些管理学家认为,很少有商业领导者拥有超自然品质,像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是持这种观点。另外,沃伦·本尼斯在《领导者:掌管的战略》中也说,领导人确实具备一些特别之处,但算不上超自然的品质,而且,领导人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韦伯对于商业贡献最大的还是理性合法权威中的科层组织。上个世纪,科层组织是普遍的组织形态,阿尔弗雷德·斯隆的通用公司和哈罗德·吉宁的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都是这种组织形式的典型。但是,韦伯一方面认为科层化能增加效率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却容易像斯科特·亚当斯在《迪尔伯特原则》描绘的那样忽视人性,所以,韦伯最后还是把魅力型领导看作是逃离机械式未来的惟一途径。这种自相矛盾跟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学王”诉求倒有几分相似。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