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弗”事件水落石出 违规生产是主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08-18 07:00

本报记者 沈玮 实习记者 刘雁 上海报道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违反规定生产,是导致‘欣弗’事件的主要原因。”8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对安徽华源生产的欣弗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事件的调查结果称。此时,距国家药监局发出停用“欣弗”注射液的紧急通知已有11天。

据国家卫生部8月10日通报,在欣弗检测数据中,有九项指标合格。而第十项指标在经过十余天的细菌培养后,终究水落石出。“该公司2006年6月至7月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验结果表明,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

该结论证实了此前华源生产车间主任袁海泉所猜测的“消毒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分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安徽华源具体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我们不久即将依法做出处理。”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责成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安徽华源”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做出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国家药监局强调:“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

据最新数据,经查,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自2006年6月份以来共生产该产品3701120瓶,售出3186192瓶,流向全国26个省份。除未售出的484700瓶已被封存外,截至8月14日13点,企业已收回1247574瓶,收回途中173007瓶,异地查封403170瓶。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