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重放光芒
同乐
刘雪枫
历史悠久的主流唱片公司永远在实施并行不悖的两条原则,以不断推出新人新专辑来延续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又以各种名目赋予老唱片老录音新亮点,以适应新老爱乐者日益增长弥漫的怀旧情绪。我本人是新唱片的坚决拥护者,同时也不乏怀旧情结,对唱片公司的“新瓶装旧酒”经常表现出格外关注的态度。我当然也不是一个有收藏癖好的人,所以对旧的原版从不见猎心喜,而对于所谓的“重制”,只要在声音方面有所改进(这可能是再版片的最主要优势),即自然体验到“生逢其时”的欣喜。
最近让我以为话题的是DG唱片公司推出的歌唱家“聚光灯”(Spotlight)系列,它在目前DG的制作体系中显得分量较轻,几乎不见宣传,是悄悄出现的,我甚至找不到关于这个系列的总体计划信息,只是知道目前已出版五张,而我也只能就手中的三张唱片谈一点看法。
三张唱片各有其“重版”的理由,多明戈的“献上我的爱”(Be My Love)是他三十年前在DG录制的第一张个人独唱专辑;迪·斯泰法诺的“歌剧演唱会”(Opera Recital)是他在DG录制的唯一演唱会专辑,距今也有四十余年了;维什涅芙斯卡娅演唱、罗斯特洛波维奇钢琴伴奏的格林卡和拉赫马尼诺夫的艺术歌曲也是三十年前的录音,这次重版是第一次做成CD。
这个系列的唱片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其中之一是保留了原版LP的主要数据形态,即装帧设计、说明文字版式(仍旧是LP的AB面曲目顺序)、播放时间保持不变,采用现在流行的“环保”纸质包装,看起来就像被缩小数倍的LP。为保持这种逼真的印象,甚至省略掉对于CD来说必不可少的说明小册子。这样做有一个问题便是演录时间、地点、录音制作人、录音师、装帧设计者等的不详,以往的LP在这方面都有欠缺,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
这是三张令人爱不释手的唱片,听它们的时候更是需要好整以暇、正襟危坐。那个年代的“聚光灯”至今仍然耀眼,不独声音特性,还有精神气质,都被纯粹与自然的成分填满,在壮年多明戈的热情华丽,晚年迪·斯泰法诺的竭尽全力和盛年维什涅芙斯卡娅的雍容华贵之中,我们听到的是音乐中最核心的要素———真挚,这种真挚当中包含着对音乐的敬畏与珍爱,发自内心,取法性情,不加矫饰,没有炫耀,没有夸张,既有深思熟虑又遵从天然法则。迪·斯泰法诺已经无法重现他的巅峰时期的美声,但我们听到的仅仅是声音本身处于极限门槛前的微微挣扎,于音乐性及歌唱性方面却毫发无损。正像我们在聆听立体声录音时代的卡拉斯一样,当黄金声音不再的时候,我们在音乐上所获得的只有更多,因为大师的刻画更丰富,解读也更深邃。我从来都是把这种大师于自然条件进入衰退期的字斟句酌与竭尽全力当做最后的遗嘱去聆听,去理解。立体声的录音就像落日的余晖,色彩斑斓,光华耀眼,但渐渐暗淡,令愁绪悄然潜入,意兴怅然。
虽然多明戈如今在我心目中是真正的“古典歌王”,但是他的声音我从来就没喜欢过。我是被他的成就和精神所打动。听这张1976年他在DG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我认为他的声音是没有变化的。这个三十年前的专辑内容是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英格兰等国在内的民歌,以爱情为主题,歌曲本身好听且脍炙人口,正适合35岁的壮年多明戈的全部条件,那青春的不羁,奔放的热忱,滔滔不绝的气息,永远也使不完的力气,还有天生的具有相当纯度的好嗓子,都帮助这个专辑成为多明戈歌唱生涯中不可替代的珍贵记录。
俄罗斯女高音维什涅芙斯卡娅总是将聚焦的光环留给她的丈夫罗斯特洛波维奇,她的“宁缺勿滥”的有限录音堪称个个精美。比较她于三十年前演唱的俄罗斯艺术歌曲,立即感到其后辈明星与她之间存在的差距。维什涅芙斯卡娅的演唱有修养、有品位,丝毫不沾俄罗斯的乡土气,其俄语发音也比较轻柔考究,未加重音强调,似乎在心中有一种西方化的企图。这个专辑的曲目比较少见,更增加唱片的收藏价值。罗斯特洛波维奇的钢琴伴奏似乎激情更为充沛,他的俄罗斯风格虽然已经过滤,但听起来仍然令人心潮起伏。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