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摇滚潮流
最后的摇滚潮流
上世纪末美国“垃圾”摇滚潮流后,摇滚乐便处于吃老本的休眠期,“英式吉他摇滚”正是休眠期的产物,也可视为摇滚乐史上最后一股处于西方流行文化核心位置的潮流。如今,其代表乐队“污点”也将在奥运期间举办最后一场演唱会后宣布解散。
杨波
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英式吉他摇滚”可被视为摇滚乐史上,最后一股处于西方青年流行文化核心位置的潮流。任何摇滚潮流都基于某种棱角分明、推陈出新的音乐风格,但这一潮流就跟其英文直译“英式流行(Brit Pop)”一样模糊乏味,这种基于吉他贝司鼓老三样配器,强调旋律感,标准“主-副-主-副-副”式的流行歌曲曲式编制的风格,缺少的恰是风格。就是摇滚配器唱流行歌,缀上些许队员们机场携大麻被抓住的新闻,即此。
“英式吉他摇滚”最初的代表乐队是“绿洲”和“污点”,前者已于2009年解散,名存实亡了近十年的后者也将在伦敦奥运期间宣布解散。随后崛起的是“酷玩”和“收音机头”,前者因主唱克里斯·马汀娶了比他大5岁的女星格温妮斯·帕特洛而名声鹊起,后者则因对音乐先锋地带的不断探索实验,已一早离开了这一阵营。
伦敦奥运主题曲《适者生存》的表演者“缪斯”乐队亦被归类于这一潮流,颇为不妥。“缪斯”属于当今标准的“因融入过多既成风格而失去自我风格”的年轻乐队,而其音乐中虽飘荡着几丝“收音机头”早期呻吟式的唱腔,其关键风格还是激进主义艺术摇滚和美式“垃圾”摇滚的叠加。
激进一些说,因革命式的青年文化运动在这世纪交替期的缺席,自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垃圾”摇滚潮流之后,摇滚乐一直难以被激发出新的风格和激情,处在一种吃老本的休眠期,甚至有人说摇滚已死。无论无风格的“英式吉他摇滚”,还是融合各个风格的“后摇滚”,都是这一休眠期的产物,它们听起来确实还行,但仅止于耳,再难以像六七十年代迷幻摇滚、朋克摇滚那样,从心底挑起青年人的激情。
如此说来,更多人希望在这届奥运开闭幕式上看到的,是那些经典的老牌乐队,哪怕他们鸡皮鹤发、一步三摇,也不捧场那些徒具姿势和青春的新人——就像崔健总令啤酒肚们眼含热泪一样——正基于他们这种对往年激情的向往与追忆。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