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KYC了吗? 那些私人银行不碰的客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2-08-27 07:00

你KYC了吗? 那些私人银行不碰的客户

本报记者 包慧 深圳报道

阳光洒入落地玻璃,黑色实木大方桌上摆着一副手摇复古话机,墙面大宽屏四周,悬挂着立体声音响。虽然临街,但落地玻璃和门都是高级隔音材质,厚厚的羊绒地毯,房间悄无声息。在低调的私人银行会客室,KYC是新客户要过的第一道关。

KYC,know your customer,即“了解你的客户”。

如果说私人银行并不是一味追求有钱人,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假清高”,汇丰在美国因帮助毒贩被调查的案件也是佐证。

12家大型国际私人银行组成“沃尔夫斯堡集团”(Wolfsberg),2000年曾发布KYC准则:参加的银行有责任和义务核准客户真实身份,拒绝匿名账户;对政府官员的资金必须“更严格检查”。

一位汇丰私人银行人士说,“都不用KYC,只要是政府工作人员都不碰。” “这个群体也通不过KYC,”一美资投行人士举例,“假设某公务员每月工资2万元,来私人银行开户,一看工资条达不到门槛,不收。如果他说‘我其实有几个亿’,那又和他的合法收入不符,不能合法解释来源,仍不会接受其开户。”

从见面到开户:6个月

“门槛金额之外,我们对开户人背景也有要求。”一外资行私银客户经理开门见山,“哪怕他带一千万现钞过来,也不能马上给他开户,行里需要和客户有六个月的沟通。”

第一次见陌生客户,他先要求与客户换名片。对方稍有迟疑都会被他记在心里,然后看着客户眼睛耐心问:为什么选择我这家银行?为什么来存钱?有何想法?客户身份、财力、职业等细节信息都是关注点,待一切KYC事项了解翔实后,才询问理财需求,但对理财产品内容和收益率仍守口如瓶。

他说,客户要投资必须在开户后进行,而该行从不给生人开户。从初见到开户必须有6个月“观察期”,帮助双方充分了解。

KYC要求金融机构实行账户实名制,并了解实际控制人和实际受益人,对客户身份、常住地址或企业业务充分了解、核查。

私人银行业务因流程复杂和对客户身份高度保密要求,可能给洗钱提供可乘之机。目前国外有完备的反洗钱法律体系,包括保密法、反垄断法、征信法等。

外资私人银行甄别客户方式相对统一。一美资投行投资总裁说,“我们有完整和严格的私银业务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消除不合格投资者的参与机会;其次,会充分了解客户,从不为身份未明的客户提供服务。”

比如,有些内地商人通不过KYC,就希望赴港投资移民,将钱在香港滚几年变成投资收益(在港投资移民无需证明资产来源)。假设他有1000万港币投资移民7年后增至2000万港币,来源是投资收益,这2000万再转入私人银行,依然要再审查几年前该人士做投资移民的1000万港币来源,KYC仍过不了。

KYC“促销售”变异

中资行也有类似防范措施。以一国有大行为例,其私人银行财富顾问导入培训要求中规定,列入准入黑名单人员的包括:“从事非法行业的,如色情、博彩,以及在国内经营赌场等。属于我行相关部门发布的涉嫌洗钱的人员名单的。”

“有些银行直接把存量高端客户平移成私人银行客户,事实上程序并非如此简单,私人银行需要完成与客户确认、风险测评、开户、签约等一系列动作。”农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周宏亮此前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为什么要去签约?私人银行也需要确认客户的身份及其资金来源。我们要明确,客户的净资产达标不是私人银行的唯一标准。比如某些客户是涉及民间集资的‘富人’,很有购买力,但资金用来放高利贷,你让不让他成为客户?”

按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机制,但实际操作中,很难要求银行每签约一位客户都到公检法机关去核实其财富来源。银行仅凭对客户信息的掌握来鉴别财富来源是否合法,也有难度。

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获取、审查客户身份信息和经营信息的手段单一,依赖于人行征信系统、公安联网核查系统、银行内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等,缺少高水平的甄别技术和信息手段,一外资行投行人士说。

而在部分中资行,KYC目的已变异为“为更好的销售产品服务”,更注重通过KYC了解客户风险偏好、投资经历、现有金融资产总量、家庭状况、特殊流动性等需求及风险容忍度。

以42岁企业主Z先生为例,他有两个孩子,之前是汇丰私人银行客户,目前在一中资股份行有1.2亿金融资产。通过KYC,该行私人银行理财顾问主要关注有助于为其制定理财建议书的信息。

“通过KYC表格,我们判断重要信息有几点。第一,Z是创一代,对PE潜在会有兴趣;子女教育规划理念应先传导。第二,有海外私人银行经历,可能容易接受海外投资和阳光私募、基金专户理财等非公募方式。第三,初步判断可加配股票类资产,减配固定收益类,少量配其他类,生意需要流动性,因此现金及货币类至少20%。”该理财顾问说。

更有甚者,部分客户经理禁不住利益诱惑,利用银行系统内的专业技术来躲避内控制度。 “任何人对于财富的欲望都是赤裸裸的,不管以什么身份,什么名义。”在中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看来,外资行的做法是“假清高”。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