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10年方成熟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许伟明 潮州报道
2013-05-23 23:42

44岁的吴嘉元,1989年没考上大学,之后就开始做潮州木雕,至今已23年。现在,在潮州郊外租来的几间民间老宅里,他正在赶制一批用于泰国佛寺门扇的木雕。

一块完整的樟木上面贴着一张黑白粗线条的图纸,两个徒弟手拿木锤和雕刻刀子,锋利的刀锋以变化的角度对着铺平的线条,木锤敲一下雕刻刀的木柄,刀锋穿透过图纸进入木头内,一块木屑从完整的原木中蹦离出来。一整天,徒弟们都在木锤击打木柄的清脆声音中忙碌地雕刻着。

他的大徒弟是26岁的吴鸿彬,和吴嘉元已经学了4年木雕手艺。现在他已经能够单独完成一个完整作品的大部分。不过要做到手艺的纯熟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4年远远不够。吴嘉元认为,要把这项手艺做好,“没有10年搞不到”。

按照订户提供的图纸,先挖出大体的轮廓,这个流程是徒弟们正在做的。完成之后的效果还是粗糙的,花鸟虫鱼的轮廓是生硬的,他们把这叫做“粗坯”。

粗坯是对一块平整原木的第一次动刀,是奠基之笔,因此很重要。由于潮州木雕讲究的是镂空、通雕、透雕,整块厚度为六七厘米的原木,要雕得富有层次和立体感,因此潮州木雕就得想象平面之下的世界。

吴嘉元说,对潮州木雕匠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下面那一层跟上面那一层之间的联系,你要看得懂。我们看的是一个平面,但是他要有一个多层次。如果只是顺着图纸线条垂直往下打,那就没有了”。

因此在事实上,每一次雕刻都不是按图索骥,而是一次全新的创作。纸上的小鸟只是平面的,没有弧度和深浅,而木雕要创造立体感。在一个立体的坐标中,鸟的头、翅膀,鸟所依托的花枝、花枝的叶子如何安排,都是木雕师傅所要想象的。而粗坯只是这种想象的雏形。

完成粗坯之后,就要进入“修”的程序,即对粗坯进行精细的加工。潮州木雕讲究精细生动,这些特征要在修的过程中实现。吴嘉元说,“修”就要对粗坯的深浅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进,让立体的东西更立体。例如,鸟的翅膀为了灵动,就要雕得很薄;一片荷叶如果比较大,“你打下去还剩那么多,那你就在下面再搞一个叶子。”

一个熟练木雕师傅能善于“将错就错”,通过一些线条的走动的巧妙改变,将错误的地方顺势利用并自然地抹平。吴鸿彬看起来已经拥有了这种熟练,他连贯地向我展示如何更改不小心带来的错误,“明明雕错了,我还能把它给纠正。比如说这块木头,我不小把它打成这样(打得太斜太深了),我在这里打一下,再在这里打一下,它又活过来了。”

看起来,每一个木雕徒弟都要跟着师傅学美术。但吴嘉元说,“一般来讲我们都没教(美术)的,都是一边做边一边学,慢慢感染,要自己有那种心思去想。”

“修”好了以后,就到了用砂纸打磨的过程,木雕表面显得更光滑。到此,吴师傅这边的程序就做好了,接下来他要拿给下一手的师傅进行髹漆甚至贴金。

根据流传的记载,潮州木雕始于唐、宋,“在明代得到了迅速发展,清代时期达到了高峰,特别是清末民初年间,海外华侨回乡建造祠堂、豪宅成风,并且大量采用木雕做为装饰,使潮州木雕进入登峰造极的发展阶段。”

潮州木雕现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像吴嘉元这样的许多木雕师傅,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木雕匠人,他们表明了潮州木雕的生命力。不过这项手艺受到当下经济社会的冲击。吴嘉元说,一个七八年的熟手,单独完成一块直径约为60厘米的圆形荷叶木雕最少也要15天,不熟的人要超过一个月,雕刻还得有如绣花一样的耐心。然而他们的收入没比塑料厂的年轻人好多少,这使得从事潮州木雕的年轻人在减少。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