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坚持稳中求进 全面深化改革

新华社
2013-12-15 17:11

大计谋而后定,大势察然后行。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这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原则和基本遵循。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今年中国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为明年经济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明年经济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然而也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内生动力仍然偏弱,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上升等;世界经济虽然可能会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不确定性依然很大。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努力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速以保证就业。换挡期、转型期重叠增加了稳定经济运行的难度,对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必须做充分的准备,谋划周全的应对之策。

稳,就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宏观政策保持定力,推出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在没有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的情况下,精准发力,实现了经济的稳中向好,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宏观管理经验,明年要继续坚持,不断完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稳定市场预期,为明年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有效保障。

稳,是为了更好地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第二季”必须依靠改革来实现。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还有7年时间。万事开头难,起跑很关键。新一轮改革要在明年开好局、起好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凝聚起全社会支持改革的正能量。

全面深化改革,着眼点在强动力、增活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内生动力和活力的不断激发、充分释放。当前受一些不合理体制机制的制约,庞大的内需仍未充分启动,微观主体的投资意愿依然偏弱。明年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让市场充分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要完善结构性减税,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减轻企业负担,促进服务业发展;要推动金融改革,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支撑等。

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点在转方式、调结构。经济结构调整之所以长期相对滞后,关键在于缺乏相关体制机制保障。明年要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不简单以GDP论英雄,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有力引导各地把工作重心转到调结构、转方式上来;继续深化资源价格改革,更多运用经济杠杆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工作;要推动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更好发挥创新对中国经济拉动作用等。

全面深化改革,落脚点在保民生、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有更多财政投入,也要靠制度有力保障,长久之策是要建立一整套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除了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明年要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要深化医药卫生、养老保险、教育等社会领域改革,为群众更好地编织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安全网”。同时,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力度。

“稳”和“改”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静时有定力,动时有秩序,一静一动的关键是把握好两者的度,动静相宜方能相得益彰,推动明年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