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生领域的“清明上河图”
翟振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文化持续变迁。甚至每过一月,每过一年,中国的面貌都在迅速变化。中国社会变化速度之快,使得十年前、五年前甚至一年前的社会调查已难以反映最新的状况。《中国民生发展报告》让我们能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紧扣时代脉搏,掌握最新的社会发展讯息。
作为全国性、综合性的社会调查报告,《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内容全面扎实。从经济到社会,从认知到态度,民生领域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如收入、就业、教育、健康、住房、儿童发展等,都在本书中有详细的刻画和深入的分析,堪称是一幅描绘当前中国民生现状的全景画。而且,对民生状况的描述不仅是全面的,更是扎扎实实的。本书的所有分析和发现都是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的,每一个结论都有数据支撑,用数据说话,有理有据,说服力强,可信度高。
另外,本书视野开阔。它不仅注重对民生本身的分析,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展,内容涉及到观念、态度、消费、文化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除了对现状的描述分析外,还用历史调查数据描述了发展趋势,客观地解读了近几年的社会变化,让读者对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和把握。通过跟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揭示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现象,如书中基于2010和2012年两年的数据比较得出的一些结论——全国贫困程度显著下降,国民健康并未明显改善,婚姻不稳定程度上升等等,这对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学者开展深入研究和民众了解现状都至关重要。
还有就是描述细微,宽视野中有“长焦距”。本书不仅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而且针对重要内容有着深入细致的分析,如同摄影,在一个庞大的、景物繁杂的环境中,通过长焦距镜头细腻地刻画重要细节。本书在分析阐释具体的民生问题时,既有宏观层次的描述,又有分维度的、深入的细节分析,在研究某一指标时基本都做了分城乡、分地区、分年龄、分性别、分受教育程度等多维度的比较。在分析某一具体问题时,都做了深入详细的拓展,比如研究健康和婚姻的关系时发现有配偶的人健康状况更好,报告显示,同质婚(夫妻双方社会经济地位相当)和女性向上婚(妻子社会经济地位低于丈夫)是当前中国婚姻匹配的主要形式。这如同运用了“工笔画”,以精谨细腻的笔法将当前中国民生状况描绘得精确细致,惟妙惟肖。
最后是分析深刻,在对民生状况的描述中加入了大量分析性内容。本书主旨是调查报告,侧重于全面描述中国民生现状,但又不止于简单的描述现状和报告调查结果,而是包含了大量的深刻分析,包括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全面回顾,对指标之间的统计关系、因果关系的探讨,对原因和社会机制的挖掘,对发展规律的探索等等。比如,对收入的分析,不仅描述了中国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变化趋势,还分析了收入不平等的现状,并分析了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分析性别差异,除了统计几个关键指标的性别差异外,还对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而且,本书不同于其他调查报告的另外一点,在于对统计方法的应用上,除了一些简单的描述统计方法外,还借用了一些国际指标和更高层次的统计方法深入研究问题。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份详实的调查报告,更是一份深入的研究分析报告,让读者能够对现状和特点理解得更深更透彻。
在剧烈变化的时代,《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及时地向社会大众描述了中国民生发展现状,解读了形成现状的深层次原因,对社会各界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发展状况和变化有极大的帮助。从这个角度说,这份报告可算是当代中国民生的一幅“清明上河图”。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院长。)(编辑 李二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