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采访计划中,一定要找到一个里长,听听他是怎么做里长的。
台湾的行政区划,县下面所辖市,基本上相当于大陆的镇,台东市,就是台东县府所在地的那个县辖市,台东县除了辖台东市,还辖若干个乡和镇。市下面划分为若干个“里”,这其实是沿袭中国旧时的“乡里制”,“里”相当于大陆的社区居委会。“里长”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但又具有沟通对接行政体系的功能;一般社区又有“社区发展协会”,则完全是社区自治组织。考察台湾的里长是怎样工作的,对大陆的“社区治理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陈源松先生40多岁,长得有点像香港演员欧阳震华,很具亲和力。他担任里长的自强里,位于台东市的北区,共有六七千人口,是台东市公教人员比较集中的社区(公教人员约占70%),里内有台东高商、国中和国小等本地名校,因而许多人把户籍落在这里,但实际上并不在这里居住。所以每次选举,登记选民也不过三千多人。让我们看看陈源松先生自述他是怎样选里长和当里长的。
连任四届
我是1998年第一次参选里长的。那时我是一个杂货店老板,自强里原来的里长是一位退休校长,他已连任3任,里民反映,向这位里长提出的期待的事情没有得到答复,乡亲鼓励我参选。我当时也觉得,应该可以为里民做些什么,就出来参选。
那一届最后共有3个人确认为候选人,校长,我,还有一位是很善于选举的大将,原来做过县议员选举总部的总干事。所以3个人中只我是完全没有选举经验的。
我选举只想为里民做点事情。丢出来选举议题,我有个概念,社区总体营造很重要,可提升社区向心力。自强里那时有一百多块空地,很多是抵费地,也就是当时的“都市计划”,自强里第一区重划,政府把这些地标售出去,大部分是公务员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下来,也不去建,杂草丛生,都是脏乱点,很多人乱丢垃圾,要先整理、管理。
第一次参加里长选举,选民3000,投出来1400多票,投票率约五成,我拿了800多票,比另外两个加起来还多。
我当了里长后,推行“垃圾不落地”,垃圾车在固定时间绕着来收,要有一个人等垃圾车来,我跟着垃圾车整7天。到1999年,自强里是台东市第一名的里,台东市公所后来也跟着这样做。
里长的工作,一般就是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协助政府管理,政令的宣导等。民众跟里长的接触一般是公共议题,有些弱势里民会有很多证明书需要里长来签。
四年后我第二次参选,就我跟那个总干事选,我拿一千多票,他就拿不到什么票了,后来他就搬走了。
第二次参选,我的理念是,推动铁道路廊的改变。我们台东在西郊新建了一个火车站,从新站到旧站有一段连接的铁路,新站启用后就废弃了,这段铁路在自强里境内共有500米左右,我的诉求是美化这条铁道,改为步道。
第三次就没人跟我竞争了。第三次参选我提出的选举理念是争取建“里民活动中心”。政府原来规划给自强里的活动中心,居然划在太平溪那里,一个泄洪区的河床高地,实在荒唐可笑。那时有一个旧的县议会,当时是闲置着,我就向县里争取给我们作活动中心用,现在已经确定了,自强里和另外三个里共用。
第四次参选连任,又是3个人竞争,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县议员推出来,一个是市代表推出来的,结果他们一个得了100多票,另一个200多票。
第四次竞选我的诉求是旧水沟的清污,社区的排水沟有30年没有清污了,若要重做要花很多钱,我就建议用人工把污泥挖出来。我们写计划,向县议员、代表争取补助经费。里长要去游说市民代表或县议员,你要欠他人情,理论上他选举时你要帮他拉票,不过也只是陪着候选人拜票而已,里民还是会自主投票。
政府与里民
里长是否只听政府的,不听里民的?不一定。我们是倾听民意,政府不会让我们做什么事情,政府种种的政策下来,他的本质就是照顾市民,不符合民众需求的话民众会反映,他会修改,现在没有一言堂。政府曾经想把铁路改为快速路,我们认为不对,后来就作罢。
我们身为社区民意领袖,也要有概念,我们里长也有联谊,达成共识,不能跟民众一起起哄,这就是我们也会帮助政府。赖坤成这个市长,当过台北市立法院的议长,看到台北搞垃圾分类,他也想引用到台东来,民众反弹很大,还有人要发动把垃圾倒到市公所,我们觉得他做得对,就阻止了,支持市长,协助他推行。
里长的服务费?已从1989年调到现在,是每月4.5万元新台币。是宋楚瑜当省主席时调的。当时只有台北高雄里长是4.5万,宋楚瑜说,同工不同酬,凭什么其它县市要那么低,就全台统一调为4.5万。
村里长的法律地位?在宪法条例中列明,无给职、事务费,在行政院暂行条例中,没有法律位阶。村里长可怜的地方就在这里,不能贪污,否则按公务员法治,但福利上,却又不按公务人员对待。
里长是否必须专职?里长不要求专职,大部分里长都有本业。我过去是保险公司的区经理,现在退休,退休金有2笔,一是公司的,一是劳保。我还是一个公会的股东,这个没有问题。
是否第5次参选?对里长的连任法律没有限制,我下届会继续寻求服务。已当了15年里长。民众的需求永远在提升,服务永远没有尽头,能够有服务的机会,是人生最大的幸事。有没有想过参选市长或县议员?人要有自知之明,我认为我没有那个能力。我很感恩里民给我机会。(编辑 吴红缨)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