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4日,距离马来西亚航空MH370失踪已经47天,南印度洋的水下搜救面积已经完成绝大部分,但仍然没有任何发现。
这一搜救进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同类型的法航447空难,针对后者的搜救行动在事故发生后一周内便发现了部分残骸和遗体。而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4月22日报道调查组甚至在考虑飞机仍然存在的可能性。
至少半个月前,各国空难诉讼律师便开始与家属接触。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信息显示,来自美国、英国和中国的律师事务所目前仍在北京与家属进行接触,同时也有美国的律师前往吉隆坡接触在大马本地家属和前往当地的中国家属。而自4月22日当天起,美国律师事务所终于可以开始“名正言顺”地主动招揽业务——按照美国律师协会的规定,美国律师需要在空难后的45天后才能主动接触家属。
21世纪经济报道23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马航已经针对中国乘客提出了一个单独的赔偿方案。在未来家属提起诉讼前,马航希望尽可能地提前解决部分家属的不满。
多位与家属有过接触的律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由于尚无确凿的飞机坠毁的相关物体被发现,不少家属仍然对家人生还抱有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来西亚政府在4月20日提出考虑发放死亡证明的做法,引起家属反弹。
大马考虑发放死亡证明
4月20日,马来西亚外交部副部长Datuk Seri Hamzah Zainudin在吉隆坡的一场面对MH370乘客家属的交流会上表示,考虑在合适的时间宣布机上无人生还,并尽快向家属发放死亡证明。
Datuk Seri Hamzah Zainudin是马航事件亲属委员会的负责人,这是马来西亚政府在MH370失踪后设立的三个部长级委员会之一,专门负责亲属相关的问题。根据其在会上的说法,马航还会向家属提供经济援助。
根据中国家属委员会的说法,上述举措遭到了很多家属的反对。多位与家属保持联络的律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部分家属还是对家人生还抱有希望。
他们最重要的理由便是并没有任何有力证据证明飞机已经坠毁。截至4月24日,南印度洋上持续了一个月的搜救仍然没有任何发现。对黑匣子信号的探测停止后,自动水下航行器Bluefish-21下海已经超过十次,但仍然未能发现任何与飞机有关的物体。
4月22日,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报道称针对MH370失踪设立的国际调查组(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on Team)在考虑包括飞机在某处降落的可能性,整个调查有可能被迫从头再来。
该国际调查组是由大马政府内阁授权,负责查明导致飞机失踪的原因。
美国律所争抢生意
按照以往空难事故的调查历程,针对MH370失踪原因的调查最早也要到明年下半年甚至后年才可能出初步结果,且最终报告需要反复确认才会发布。
不过承接空难诉讼的律师们似乎并不打算等事故原因的出台。从3月中旬开始,不少律师便开始接触家属,尽管其中有很多是应政府所托提供法律咨询,但也有部分律所在向家属推销生意。21世纪经济报道4月23日获悉,有来自美国、英国和中国的律师事务所先后前往北京丽都饭店接触马航乘客家属。
这其中,美国Ribbeck Law Charted律所受到极大关注,不过更多面临的是争议。这家律所3月下旬向芝加哥库克郡法院提交了请求,要求波音和马航提供飞行员和飞机上各项设备的信息,但这一请求4月1日被法院驳回。
让这家律所备受关注的原因不止这些。按照美国律师协会的规定,在发生空难的45天内,美国律师不得主动接触遇难者家属。这个45天的时限1996年由美国国会通过,目的是为家属在灾难后提供个人空间。从马航3月8日失踪算起,至少要到4月22日才满45天的时限。
而Ribbeck Law早在3月下旬便抵达了北京接触家属,这一做法引起了中美两国一些空难律师的反对。去年韩亚空难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就收到多个投诉,称有律所在45天时限内接触了家属。
不仅是在中国。纽约时报报道Ribbeck Law还派出了律师前往吉隆坡,另一家美国律所甚至在吉隆坡当地报纸登广告邀请乘客家属与其会面。为此马来西亚律师协会4月14日已向家属发出提醒。该律协委员会主席Christopher Leong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马来西亚有法律禁止律师向家属兜售业务或怂恿家属起诉,这些海外律所的行为将会受到调查。
谈判还是索赔
根据一位需要匿名的律师提供的信息,家属目前咨询的问题分为四类,除了如何找到飞机残骸这一最关心的话题,以及未来起诉的可能性,他们还普遍关注如何解决家人的善后事宜,以及搜救期间家属在吉隆坡和北京的各类开支。
在前述4月20日的交流会上,Datuk Seri Hamzah Zainudin就向在场各国家属询问了需要多少经济支持。不过这一表态被不少家属解读为马来西亚希望尽快了结这一事件。MH370家属委员会就发布微博强调,家属们提出的关于如何确定飞机坠毁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并未得到解答。
上述经济支持将由马航承担。不仅如此,21世纪经济报道23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马航已经针对中国乘客提出了一个单独的赔偿方案,但该人士拒绝透露该方案的赔偿标准。
曾代理包头和伊春空难遇难者家属诉讼的律师郝俊波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空难后家属提起诉讼前,一般航空公司都会和保险公司谈好赔偿额度,抢先一步与家属谈判。
尽管在美国法庭起诉有收到高额赔偿的可能,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咨询中美两国多位法律人士后却发现,大部分律师对家属在美国起诉并不看好。和韩亚空难不同,此次马航飞机的航线并不涉及美国,机上乘客也以中国乘客为主,有被美国法院以不方便管辖原则驳回的危险。
郝俊波解释,目前家属其实对于起诉并不着急,反而是很多律所比较着急。根据他的介绍,这类在美国提起的空难诉讼往往都是签订风险代理合同,合同会要求家属在与律所签约后不得随意解雇律所,这意味着一旦选择律所签约后家属就不得不走上前途并不明朗的诉讼道路。(编辑 杨颢)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