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阅读:深阅读的精英“众筹”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晓悦 北京报道
2014-06-02 07:00

2013年7月的某天,经纬创投合伙人丛真在两场会谈的间隙刷起微博,一篇杂志长文引起了他的兴趣。出于查看文章来源的习惯,丛真点开了微博末尾“@拇指阅读”的链接,偶入一款读书类App的官微。

下载App后,丛真从社区用户贡献的读书笔记里,发掘了《他们创造了美国》和几份专业人士写作的深度读物。这位看过不少移动阅读产品的VC投资人隐隐觉得,眼前叫作“拇指阅读”的产品似乎很契合自己的阅读趣味和理想中的阅读环境——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能够高效地读到引人思考的价值内容。

好奇的丛真旋即在官微私信中发问,“哪位做的产品?”数十秒后,私信复来,“我是左志坚”。这位与丛真原本相识的媒体人,摇身一变,成了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

社会化深阅读:击中痛点

左志坚瞄准的正是自己和丛真这样的人群。以丛的概括,其特点是“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将阅读作为心智成长的重要方式”。而阅读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大部头的书籍,“书当然是集合体,但也可以是好章节好文章,不拘泥于形式,而旨在提升获取知识的效率;毕竟,时间是比金钱更重要的成本”,丛真说。

那么,在信息庞杂过剩的状态下,渴求知识的读者怎样才能找到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读物?围绕解决此“痛点”,左志坚摸索着做拇指阅读的产品逻辑。

有一点确信无疑,拇指阅读的立足点是社交,旨在为用户解决选书这一核心问题,而绝不仅是充当一个简单的电子书阅读平台。左志坚认为,社交能够解决信息匹配的问题,并且可以缓解阅读压力,“许多书如同苦口之良药,明知对自己有好处,但还是很容易看着看着就睡着,社会化阅读能够降低疲劳,提升阅读的效率和愉悦感”。

而读书社区最基础的互动形态,是让用户关注趣味相投的读书人,在社区中分享笔记和书评。如同网络社群中通常存在的“二八模式”,拇指阅读中的一部分核心用户扮演着“意见领袖”式的角色,为其他用户甄选和推荐内容。

不过,尽管拇指阅读在iOS和Android平台积累的用户已近50万,月活跃度在40%-60%之间,上述以人为核心的阅读模式,产生的社区活跃效果并没有达到左志坚的预期。互相关注的用户之间,由于阅读志趣的分散,真正可实现的互动和参与并不强。

因此,在5月末推出的2.0版本中,拇指阅读进行了一项大改革——将“书吧”设置为主打栏目,以兴趣主导社交,重新聚集阅读人群。丛真评价,“这群人有互相认识的需求,程度尚不得知;但兴趣是连接陌生人最直接的方式,以兴趣小组聚人是必要的”。

用户价值与想象空间

5月,拇指阅读与京东签下电子书独家分销合作,30万册电子书资源注入书城,用以满足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而与中信出版社的战略合作,则会针对高端阅读人群进行移动阅读产品的联合开发。拇指阅读亦借此避免了同行为争取电子书资源走过的辛苦之路,从分散的版权谈判和高昂的电子书制作中脱身而出。但与此同时,阅读的趣味及其吸纳的人群,可能随着拇指阅读电子书资源的扩大发生变化。

“既然是书城,必然要带给用户足够多的图书选择”,丛真认为,“书少了别人不觉得值得来,保证有想读的就行”。但他指出,在产品形成品牌的关键时期,保持调性和品质至关重要,以下沉的方式快速积累用户,并非是适合拇指阅读的当务之急。

“做相对纯粹的社区,服务好核心用户,等阶段性的产品方向确定之后,再做大规模的推广,聚合有共同痛点人群,继而以社会化的方式自然吸引用户,不断迭代”——这是拇指阅读的天使投资人丛真所勾勒的产品发展路径。

丛真强调的是拇指阅读积累起的核心用户资源。这些用户在读书社区中不断创造的内容,塑造了拇指阅读的风格。亦是他们的单用户高价值,让丛真认为,拇指阅读的商业变现大有空间,不必操之过快。

从最显性的层面看,拇指阅读的用户更愿意为内容买单。这批优质用户贡献了3%的付费率,平均3倍于拇指阅读的竞品。与此同时,拇指阅读的电子书售价在全网中几近最高。比如严歌苓的著作《陆犯焉识》,这本近日因电影改编而畅销的小说,在亚马逊的kindle版售价为人民币0.99元,而在拇指阅读上达到了6元一本。

然而,即便成为了京东和中信等平台的分销渠道,并拥有上述的付费能力,左志坚认为,靠内容付费养活公司仍旧艰难。他在一次访谈中表示,由内容售卖直接带来的收入,未来亦只会占到拇指阅读的10%。

广告就是另一种容易被想象的变现渠道。当拇指阅读微信公众号积累到两万用户时,深阅读产品的单用户价值就得到了品牌广告主的认可。Jeep牧马人寻路上门,向拇指阅读投下了第一单广告。“拇指阅读公众号就像是一份高端杂志,品牌广告主对它的投放逻辑与投线下杂志没有太大区别——虽然销量不高,但由于用户精准而得到特定广告主的青睐。”丛真表示。

Jeep牧马人的案例,或许只是品牌广告主向移动端迁徙的一场小序幕。当手游泡沫过去之后,移动互联网正在迎来大批的传统品牌广告主,“2014年是品牌进入视频的爆发年,2015年可能是移动。没有市场预计的那么早,但爆发点即将来临”,浸染互联网广告业十余年的传漾科技董事长王建岗表示。

王建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App内容是广告投放的首要考虑因素,“广告必须放在有载体的媒体上面,比如视频和有价值的文章或新闻,内容越好广告价值越高”,因此,阅读App成为品牌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商首选的品类之一。

但在丛真眼中,可期的广告收入对拇指阅读来说,只是一种“零花钱”,而非长久的愿景。他看中的是拇指阅读可能产生的“颠覆性价值”,“移动互联网将表达的门槛降到最低,以社会化的方式生产和传播内容,传统出版业会被重塑,甚至可以忘掉纸质书”,丛真说。

而作为实际执行者,左志坚需要把步骤设计得更为扎实。“好的内容还没有生产出来,争取足够的作者资源,专业生产内容,是拇指阅读当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左志坚强调。

相对于社区常见的用户生产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左志坚意欲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吸纳到拇指阅读的平台上来,既作用户,也作内容生产者,以类粉丝经济的模式鼓励他们进行持续的专业内容生产(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目前,拇指阅读的PGC已初见雏形,机构型内容方如知乎日报、雪球周刊、一五一十周刊、大象公会等均授权拇指阅读免费传播,个人创作者如携程创始人梁建章等更是不胜枚举。

在左志坚的设想中,作者生产的内容可以免费到达读者,而传播本身是对作者的首要激励,“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内容不传播就没有价值”,左志坚表示,传播之外,拇指阅读亦在尝试用其他方式为作者争取收入。(编辑 林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