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登陆A股市场的东方通(300379.SZ)在次新股中的情况尤为抢眼,公司除了一季度亏损1482.49万元和中报预亏240万元~390万元之外,其管理层先后有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独立董事、监事离任,这不禁让外界猜测公司内部是否经历了一场人事地震。
1月28日登陆A股市场的东方通(300379.SZ)在次新股中的情况尤为抢眼,公司除了一季度亏损1482.49万元和中报预亏240万元~390万元之外,其管理层先后有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独立董事、监事离任,这不禁让外界猜测公司内部是否经历了一场人事地震。
就在这一连串事件发生之后,东方通又火速在6月23日停牌宣布谋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一位北京地区的市场人士向记者说到:“东方通从上市到现在所发生的事情节奏快到让市场都有点看不懂,业绩变脸,人事大幅变动以及策划重组,这家公司把很多公司几年的事情在半年内都做了。”
中期业绩大降
今年一季度,东方通公告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482.49万元,这一数据较上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8.23%。其中报表现仍旧不好,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40万~390万元,而上年同期公司盈利 1400.08 万元,同比下滑严重。对于亏损的原因,东方通方面表示这是因季节性销售波动,预期一些大额销售合同未能在本期签订,造成公司营业收入下降约9%。
与此同时,公司还将业绩表现不佳归为人力成本增加、房租成本上涨,导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销售费用同比增长等方面的原因。
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一季报以及此次半年报业绩预告中都指出公司的业绩受季节性销售波动的影响。但是记者从其招股说明书中发现,公司2011年上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789.24万元、812.05万元、1096.03万元,均处于盈利状态。
一位华南地区大型券商的研究员告诉记者:“东方通公司业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非常大,属于年报不错,中报亏损的类型,但去年为了赶在年底上市,公司可能采取了提前确认利润的策略,因此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表现不佳也是情理之中的。”
另有一位沪上的研究员告诉记者:“东方通所处的中间件制造行业大多数情况下为一次性采购,新客户只有新增业务需求或大的版本升级时才会再次采购,用户粘性很差。根据我调研公司的数据,东方通服务性收入占比不到20%,而多数政府客户根本不会购买所谓过保后的后续服务。因此,开拓新客户不利很有可能也是目前东方通业绩变脸的一大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如公司所说上年同期应收账款增长,造成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增加也是造成其业绩不佳的因素之一。根据其2013年财报,公司应收账款为1.82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61.55%。
一位参与过公司调研的券商研究员便告诉记者:“我今年去公司调研的时候,针对公司主要面向是政府等国资背景客户、尽管毛利率高但应收款多的情况提出过质疑,公司方面给出的回答是力争今后改善应收账款周转率。但此次中报业绩预告中,应收账款不降反升,继续暴露其应收账款方面的风险。”
管理层动荡
除了半年报不理想之外,东方通这半年的人事变动也让人瞠目结舌,在其上市还不足一百天之际,便有三位高管在同一天离职。先是3月27日,其监事刘凤春辞职,辞职报告中称刘凤春女士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监事会主席职务。
紧接着在同一天,东方通又宣布了其独立董事郭峰和董事刘峥分别申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和公司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
然而公司的人事变动并没有就此结束。
5月28日公司公告称,董事兼总经理孙亚明提交书面辞职报告请求辞去总经理职务。
两个月之后的7月18日,副总经理陈旭也提交书面报告请辞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据东方通内部人士称,两位总经理级别的人物在离开公司之前,均在公司任职超过5年的时间,可谓是公司的元老,两人的离职也对公司的影响不小。
与此同时,东方通火速在6月23日,宣布因策划重大重组事项而停牌。
一位北京地区的市场人士向记者分析到:“我认为东方通业绩不佳以及人事变动与重组是有一定联系的。人事变动恰好证明公司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业绩不佳正是公司情况不好的最终体现,因此,在故事讲不下去的时候,重组就变成了最佳的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编辑 陈昊旻)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