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对俄罗斯制裁的双输


2014-08-07 07:00

美国与德法英意等国领袖于7月29日召开视讯会议后,宣布启动第三波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范围扩大至能源、金融与国防等领域,例如停止或限制对俄罗斯出口某些特定能源产品、或是油田开发技术、或是禁止对俄罗斯外贸银行等金融机构放款、限制与俄罗斯进行造船等军功合作等。

美国与德法英意等国领袖于7月29日召开视讯会议后,宣布启动第三波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范围扩大至能源、金融与国防等领域,例如停止或限制对俄罗斯出口某些特定能源产品、或是油田开发技术、或是禁止对俄罗斯外贸银行等金融机构放款、限制与俄罗斯进行造船等军功合作等。

这一波新的制裁措施,显然将创造欧美及俄罗斯双输局面。一方面,俄罗斯秉持其全球最大天然气产量的优势,警告欧盟天然气价格将上涨的伤害;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刻意阻止对俄罗斯出口的决定,势必逼使俄罗斯寻求其它进口管道,例如改自东亚国家进口,或自中国获得油田开发技术等。

即使在这次制裁行动开启之前,德国即已因为乌克兰危机而减少数十亿欧元的出口,欧盟国家对于制裁俄罗斯所需承担的后果,因此颇有芥蒂。这让人想起1970年代时,石油输出联盟国曾经为了要抬高石油价格,数度协议共同减产;但总是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就因为某个石油输出油国违背协议,偷偷增加产量而令协议破局。根本上,违背自身利益的协议,总是很难被长期遵守的。因此,要期待二十九个欧盟成员国集体实行对他们有伤害的行动,是不太容易长期维持的。

美国在整起事件上的角色也因而特别微妙。虽说对俄罗斯制裁,欧美及俄罗斯皆受伤,但欧洲及俄罗斯所受的伤害,毕竟较美国更大。美国当然希望结合欧盟,共同对俄罗斯实行各项经济限制,但如果结果徒然造成俄罗斯与非欧美地区进一步的经济合作,尤其令其在各方面更加依赖中国,其实也非美国所乐见。

例如,俄罗斯原本每年都有来自欧美近百亿美元的融资,但几家主要银行的融资管道却都在这一波制裁行动中遭到封锁。也就是说,原本这些银行习惯性地在欧美金融市场,为企业发行债券、销售股票,或发行其它各种金融产品等筹措资金的行为都无法继续。最新的发展可以看到,俄罗斯的筹资对象更加转向至香港等亚洲金融市场。

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点心债,其实对俄罗斯来说并不是首度,而是已有近两年的经验。但是若要取代原本近百亿美元的借贷规模,却绝对不容易。一方面,即使同样是点心债,但国际投资人对俄罗斯所发行的点心债有多高的兴趣,是非常有疑问的;另一方面,欧美利息目前仍处于历史低档,借贷资金成本极为低廉;但现在俄罗斯被逼放弃这低廉资金,转而须以成本高出许多的人民币利率筹资,当然对俄罗斯企业极为不利。

所以综合评估起来,俄罗斯与欧美之间的伤害究竟各为多少,还有一番真枪实弹的较量;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见真章。但不必等到那时,敏感的股市即已提前对这种种不确定因素做出反应;俄罗斯股市表现也已清楚显示与新兴市场脱钩的情况。MSCI 新兴市场指数在今年7月下旬达到一年半以来最高点,唯独俄罗斯今年股价跌幅却已近10%,因此,这场制裁大戏,究竟最后如何收场,唯有待时间给个回答。

(作者现任香港北威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