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探班”影视投资


2014-10-11 07:00

片场:《后会无期》、《万物生长》

探班投资机构:经纬中国

十一档期的电影角逐场上,徐传陞扮演着“局外人”的角色。作为经纬中国的管理合伙人,他参与投资的《后会无期》已经在两个月前上映,下一部改编自冯唐作品《万物生长》的同名电影计划在明年登上银幕。

“劳雷影业的方励负责制片,果麦文化的路金波掌管影片的外联和商务,博纳影业的于冬负责影片的宣发”,被舆论津津乐道的“韩寒的熟人班底”,有可能被悉数复制到果麦旗下另一位重量级作家身上,而经纬创投则是电影幕后的穿针引线者。

2009年7月,保利博纳接受经纬和红杉的B轮融资,更名为博纳国际影业集团,由徐传陞出任公司董事。次年年末,博纳影业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影视公司。2012年8月,路金波在果麦文化成立之初即接触资本,引入经纬和个人数千万人民币资金。

从2013年起,演员和作家们频频跨界影视圈,徐峥、郭敬明等新手导演完成了《泰囧》、《小时代》等卖座电影,其中《泰囧》甚至创下12.7亿的票房纪录。韩寒紧随其后。当果麦首推《后会无期》,迈出进军电影业的第一步,经纬创投适时促成了已投企业的合作。

《后会无期》的高票房让传统影业再遭一技“粉丝电影”的冲击,“电影人花两年拍一部电影,出来的效果还没有第一次做导演的人好”,面对“粉丝电影”侵蚀电影市场的批判,徐传陞认为,这类电影的兴起,反而体现了整个产业多元化的趋势。

“从产品数量上看,大部分电影还是行家在拍;粉丝电影得到了关注,但也只是丰富产业的一个小板块。作品在影视上衍生的效果,会鼓励更多作家投入创作,这将是一个良性的发展。”他说。

而这正是经纬投资果麦文化等项目的初衷,“不仅是简单地为了投资传统出版,而是围绕核心版权制作多种文化产品,打造新兴文化品牌,解决中产阶级家庭的文化需求”。按照徐传陞对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理解,“真正的大片文化背后是长达几十年的电影版权”,票房收入独大的电影市场尚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他看来,追逐单一项目的影视投资将会坠入一种困境:在这个“钱比好作品多”的特殊产业中,剧本、演员、导演、制片人缺一不可,稍好的项目都会受到大批资金的追捧,新的第三方基金如果缺乏对电影的了解和行业圈内的人脉,很难占得一席投资之位。而即使挤了进去,“每年国产电影约700部,真正能上院线的不到250部,加上进口上映的电影总共300多部。国产电影最终能帮投资方赚钱的只是非常小的比例,成功概率还是太低”。

因此,纵使有博纳影业的上市案例以及《后会无期》这样的票房成功业绩,经纬中国并不打算在专项影视投资上走得过深。“我们骨子里还是更关心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领域”,徐传陞表示,经纬的基因不完全适合影视项目的投资,除了通过已投企业有选择性的参与单项投资外,亦无设立影视基金的打算。不过因为看好国内文化大行业,基金会持续系统地投资早中期文化企业,不论是传统领域还是与互联网相结合。

“用基金的方式运作影视投资将提高专业化程度,效果如何不在于一部电影的成败。只有做了两三只基金、经年累月掌握程式之后,才有评判成功与否的可能。”对于VC/PE同行设立影视基金的动作,徐传陞如是评价。

片场:《亲爱的》、《黄金时代》

探班投资机构:达泰资本

9月25日晚6点,电影《亲爱的》提前一天上映,香港导演陈可辛出现在北京,而正在香港参加嘉士利(1285)上市仪式的达泰资本创始合伙人叶卫刚,错过了他投拍新片的首映礼。

如果不是被人问起,叶卫刚很少主动提及投资电影这件事。在人们的印象中,叶卫刚有着深厚的工程学背景:早年毕业于哈佛,拥有工程学和会计学学位,在普华永道做过6年财务咨询工作,随后进入全球最大EDA软件公司CADENCE,负责大中华区业务拓展,2006年归国进入VC/PE行业,曾任永宣投资管理合伙人。

2010年3月,叶卫刚和李泉生创办达泰资本,迄今共管理 40亿人民币资金。公开的投资项目中,多见“光纤通讯”、“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类企业——听上去跟电影毫无关系。

不过,这位技术见长的投资人,在基金成立之初就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热点。瞄准快速成长的中产阶级消费能力,叶卫刚悄然从技术转航,投向教育、消费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三年前,看到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的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叶卫刚开始着手投资影视制作公司。

“影视行业比较浮躁,很多非行业专业人员涌入创办影视公司;但我们有一个理念:真正能够胜出的,是专业的人做的专业事”,叶卫刚表示,“这几年确实存在很多作品口碑与票房脱节的情况,烂片能卖好票房;但从长远看,艺术质量和票房会趋于吻合。”

叶卫刚找到的第一支专业团队,是脱胎于星美的嘉映影业。2013年1月18日,星美国际(HK: 00198)公告,覃宏辞任星美国际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次年3月,北京星美嘉映影业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嘉映影业有限公司。在院线和制作两个板块中,掌门人覃宏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后者。

在叶卫刚看来,覃宏的制片理念与他一拍即合。接触之初,嘉映制作的电视剧《爱的保镖》尚未售出,《黄金时代》和《亲爱的》两部电影亦在制作的尾声。6月,达泰资本以超过1000万美元的资金注入,成为嘉映影业除覃宏外的第二大股东;而据他透露,嘉映影业在两部影片中的投资占比均为30%。

“我们是传统的GP,对影视运作没有太强的判断,完全交给企业家去运作”,强调电影专业性的叶卫刚,把自己严格限定在财务投资人的范畴。他表示,达泰资本会动用被投互联网公司的资源,为嘉映的宣发做技术支撑。

对于《黄金时代》的投资,叶卫刚表示,随着电影市场总体容量的增加,细分市场也会水涨船高。《黄金时代》的目标观众群肯定不是全民,而是对文学和历史感兴趣的观众。“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将以有艺术价值的商业片为主,艺术片有存在的空间,同时商业片也有艺术保障”,叶卫刚说,他对艺术片的趋势抱有信心。

目前,叶卫刚暂未考虑设立专业的影视基金。“任何事物都有两面,这么多钱进来肯定能帮助产业发展,诞生更多的好电影,但对出资人而言不见得是好事——不可能每部电影都赚到钱。”他向记者表示。(编辑 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