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深夜,中国太平(0966.HK)意外宣布以每股11.89港元(折让近34%)增发5.4亿股新股,采取100供21股的方式集资64亿港元,以偿还控股股东的股东贷款,由太平集团(香港)包销;交易成功将价值5.7亿美元(约44.5亿港元)的股东贷款转为股权。管理层在投资者会议上表示,因应业务高速发展需要,不排除未来1-2年继续向寿险及产险子公司...

10月10日深夜,中国太平(0966.HK)意外宣布以每股11.89港元(折让近34%)增发5.4亿股新股,采取100供21股的方式集资64亿港元,以偿还控股股东的股东贷款,由太平集团(香港)包销;交易成功将价值5.7亿美元(约44.5亿港元)的股东贷款转为股权。管理层在投资者会议上表示,因应业务高速发展需要,不排除未来1-2年继续向寿险及产险子公司注资的可能性。
此次供股大大早于市场预期,而且太平刚刚在9月发行了价值47亿港元的永续次级债,引起市场关注。10月13日开盘,太平股价跳空低开6.5%,一度跌至15.06港元的低位,跌幅近15%;暂报16港元,下跌10.8%。
有参与投资者电话会议的分析师引述管理层称,之所以采用集团内部供股而非外部融资来偿还贷款,主要是为了增强市场信心,显示控股股东对业务长期增长的承诺。多家大行纷纷调低目标价,投资评级出现较大分歧。
德意志银行表示,这次供股的目的是将太平集团去年12月的股东贷款转化为股权资本金。德银估计,公司的负债比率可由目前的108%降至71%,相信未来2年都没有股权融资的需要。瑞信和德银分别将目标价从30港元和26港元下调至26港元和23.3港元,反映盈利摊薄效应,评级均为“买入”。
而摩根士丹利和里昂证券则继续维持对太平的“减持”评级。前者表示,对供股行为感到“意外”,今年至今太平密集反映集团财务结构存在弱点,今年至今太平密集集资;由于旗下太平人寿的销售增长较快,加上财务结构偏弱,预期未来仍须集团注资,预期供股将令人寿业务内含价值降低18%,每股盈利下跌11%。(编辑 付玉)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