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伏特加和 安迪·沃霍尔
范庭略 专栏作家和图书出版商,威士忌和雪茄爱好者,倡导美好生活,主张全球智慧本地化。
范庭略 专栏作家和图书出版商,威士忌和雪茄爱好者,倡导美好生活,主张全球智慧本地化。
美国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一直认为美国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传统,那就是最富裕的消费者和最贫穷的消费者基本上购买相同的东西。好比可口可乐一样,没有钱可以让你买到比街边流浪汉所喝到更好喝的可乐。安迪·沃霍尔用他的艺术作品告诉世人,一件事情越是平等,它就越是“美国”。当然他的作品价格并不是那么普通,其丝网版画的售价也屡过千万美元。而他在中国艺术界的知名度,基本可以媲美影视界中的奥黛丽·赫本。不管在世界的哪个地方,人们总是那么着迷地看着他的金宝汤罐头或者五颜六色的梦露。
而这一次,绝对伏特加则将安迪·沃霍尔在中国的知名度普及到酒友圈,甚至更广阔的社会层面。其母公司法国保乐力加公司将推出400万瓶印着安迪·沃霍尔特别绘制图案的限量版伏特加。
如今几乎所有的消费品牌都在试图和艺术挂钩,而合作艺术家或艺术品版权所有者则可以通过消费品强有力的渠道和排山倒海的推广来加强时尚产品所创造的幻想。这一幻想是让消费者领略了惯常材料完全不同的另外一面,我们可以因此达成更高的商业收益目标,而达成这一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也正符合当下人们对时尚的定义。将会有成百万的消费者通过一瓶烈酒而感受到别样的美感。安迪·沃霍尔在1984年绘制了这个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伏特加瓶子,第二年绝对伏特加则推出了著名的Absolut Warhol艺术活动,开始与世界上最顶级的艺术家展开合作,1998年这个烈酒品牌还和欧洲顶尖的16位艺术家推出Absolut Originals活动。当然,伏特加并不是唯一一个有眼光与当代艺术大师合作的酒商。闻名世界的木桐酒庄自1945 年开始每年都在酒标上采用一位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作为标签装饰,其中最著名的是1978 年毕加索创作的“酒神狂欢图”,这个与当代艺术家持续进行的合作也使得木桐酒庄的酒标成为其最大的艺术特色。除此之外,法国波尔多ChateauPey la Tour 酒庄还曾经推出了以陈逸飞先生在1988年创作的《竖琴师》为酒标的年份酒,而唐培里侬香槟也曾经推出过Andy Warhol 纪念版香槟,就连中国当代艺术家岳敏君也曾受邀为RuinartChampagne创作了特别版。
对于艺术品工业化的困惑,奥利维尔·阿索利(Olivier Assouly)在《资本主义美学》(CapitalismeEsthetique)中提出了一个严密的推理分析。他阐述说这种合作基于更宽泛的趋势:“要行之有效,行销策略必须涵盖私生活、个人经历以及带着亲密、神圣、象征、审美乐趣、道德观念实际接触这个范围内的每件事。”在这个系统中,艺术自然有一席之地。艺术自发地将各种创作过程结合在一起。艺术和时尚最常见的互动便是单纯地使用艺术手段和元素来进行设计,因为设计能美化产品,使之迎合时尚品位的变化,由此带来持续的情感张力。奢侈品产业就是这样巧妙地利用了“审美经历的变化无常性”。与艺术的联系无论是赤裸裸的商业追求,还是较为含蓄的表达总是受到营销目的驱使。投资审美,就得在物体的精神和象征特性上做文章。否认这种联系则未免流于天真和简单。自称是商业艺术家的安迪·沃霍尔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就认为艺术品的商业特性并非一定要与艺术创作本身的艺术性对着干。而对于艺术和商业的恰当角色究竟是什么?二者的合理平衡又要如何做到?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则给出了个人看法。他强调“合作原则”,或许这就是他的答案:“我们的合约甚是有趣。两百年之后的人们研究历史,会认为它们是艺术。这是个漂亮合约,不是我专属的作品。不,它是合作。它不是多彩字母图案,它是个概念。如果加以推广,人们会非常喜欢。它非常漂亮,但不停留在视觉上。它只是个漂亮的概念。”
用艺术和时尚作为手段,通过产品的销售来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是大众触及现实世界的另外一种方式。大部分的人不可能消费上千万的人民币来购买一幅安迪·沃霍尔的原作,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购买一瓶绝对伏特加如愿以偿。这也是前卫艺术运动中一个从未停止的乌托邦式的梦想,那就是“改变生活本身”。(编辑 董明洁 孙伶 李二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