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不少县市因为政绩观的偏差,换一届班子搞一套做法,换一任领导搞一个产业,好比‘猴子掰包谷’,掰一个扔一个,至今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会议上指出。
11月10日至11日,江西在丰城市、高安市、樟树市召开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现场推进会,江西省委考察了三地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江西不少县市因为政绩观的偏差,换一届班子搞一套做法,换一任领导搞一个产业,好比‘猴子掰包谷’,掰一个扔一个,至今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会议上指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会议不断强调产业集群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以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经济,将成为江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
县域经济仍有差距
据官方数据显示,江西县域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487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8714亿元,五年翻了近一番,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8%。
去年,江西81个县(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164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49.8%;江西所有县(市)财政总收入都超过5亿元,其中,南昌县达72.6亿元,丰城市超过50亿元。南昌县、丰城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
另据统计局数据,2007年至2013年,江西省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年均增幅均高于同期全省财政总收入的年均增幅,分别比后者高出1个和5个以上百分点。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认为,目前的情况下,光靠城市经济不足以承载起整个江西的经济发展。作为农村和城市桥梁的县(市)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是推进江西经济发展的两只轮子。
“江西近几年来的县域经济发展应该说有了很大的起色,已经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脊梁。发展县域经济可以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还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麻智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但他同时认为,在时间上的纵向比较,江西的县域经济进步很大,而与东中部的省份横向比较,江西仍然有相当的差距。
2013年,江西县域GDP、财政总收入平均数仅相当于浙江的1/3;而江西前20名的县市GDP平均数仅相当于湖南前20名县市平均数一半。
“江西县域经济的落后,也是江西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的表现之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有业内专家指出,江西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有三:总体实力落后;北强南弱,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少县区的经济缺乏支柱产业。
近年来,江西不断承接来自东部的产业转移,每个县区都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园区。然而,这些工业园区大多东部转移什么就承接什么,很少形成符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支柱产业,也就难以做大做强。
“江西工业基础本来薄弱,招商引资的时候‘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首先得先有一定的量,才谈得上产业的聚集与升级。”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徐斌指出。
打造“板块”经济
麻智辉认为,要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根据自身区域、资源、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培育支柱和龙头产业,形成品牌和特色。
他同时还建议,各县的工业园区应该摆脱过去那种“游击”状态,构建产业链,形成“板块”经济。
“不论是横向的同类型的企业集群还是纵向的产业链的形成江西都要不断推进。但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引进的是别人淘汰下来的落后的产业,那产业再集群也没什么意义。”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周杰文认为。
周杰文指出,江西首先要把已经形成的零星的产业聚集做大做强,然后还要有重点的选择符合国际潮流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能够使江西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在会上指出,江西要改变传统的“大会招商”模式,组织精干专业的小分队,按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发展,开展有针对性、专业性、讲实效的招商。
今年初,江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到2017年,江西县(市)财政总收入基本实现过10亿元,一半以上县(市)过20亿元,2-3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每个县(市)集中形成2-3个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江西政府也认识到,县域经济发展壮大,首先就是要找准支柱产业。而江西省委此次所考察的丰城市、高安市、樟树市,则是江西各县市中产业聚集的“优等生”。
“江西不少县市因为政绩观的偏差,换一届班子搞一套做法,换一任领导搞一个产业,好比‘猴子掰包谷’,掰一个扔一个,至今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强卫在会议上指出。
周杰文也认为,而形成产业聚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初一两年可能无法见到成效,县区却有各自每年必须完成的经济发展指标,因而需要改变对政绩评估和人事考核的方法。
针对人事的考核与任用,江西还制定《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实行分类考核、差异化考核,不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来评定政绩。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原则上要任满一届,成绩突出的百强中心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可按相关规定优先提拔。
强卫同时也在会议上指出,江西各地有许多在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企业家是“永久牌”,更易在江西落地生根。
“江西的县域经济之所以与东部地区有很大差异,很大原因是因为人们自主创业意识不够强,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太低。”麻智辉认为要释放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就必须为民营经济提供宽松而公平的发展环境,激活人们自主创业的热情。
(编辑 吴红缨)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