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省江苏日前传出消息,该省只有39.29万人报名参加2015年高考,比去年减少了逾三万人,全省高考报名人数迄今已“六连降”。相关报道还指出,2014年江苏的高考录取率是89%。可能有人看到这些数字会说,报名人数减少不是坏事,因为扩招在继续,录取率自然会上升,岂不乐哉?
教育大省江苏日前传出消息,该省只有39.29万人报名参加2015年高考,比去年减少了逾三万人,全省高考报名人数迄今已“六连降”。相关报道还指出,2014年江苏的高考录取率是89%。可能有人看到这些数字会说,报名人数减少不是坏事,因为扩招在继续,录取率自然会上升,岂不乐哉?
此言差矣。考生减少扩招继续,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一批缺乏竞争力的高校会经营不下去,尤其是民办的有可能出现倒闭潮。如果是普通生意,做得不好倒闭收场倒是各安天命,但这是教育,民校若大片倒闭,便意味着大批未毕业学生无处可去,带来各种社会风险,将是个公共问题。
上述这种忧虑绝非无的放矢,只要翻阅一下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便可一清二楚。1995年,全国高中招生不过273万人,然后一路急升到2005年的877.7万这个峰值。从此之后,高中入学人数便开始缓慢下跌,到2012是844.6万。中国的高中为期三年,此数字将是参加2015年全国高考人数的上限。然而,我们高校的招生规模呢?1995年是92.6万,2005飙到504.5万,2014年教育部的数字是698万,明年必定超过七百万。从高中招生数与高校招生数两个数字的变迁,不难看到未来全国的形势基本上与江苏一样,即考生减少,但扩招却继续,于是前一条往下走的线,最终必然与后一条线向上走的线“相遇”,以趋势外推法粗略估计,“相遇”是短则五年、长则十年八载的事而已。
两线“相遇”之时,将是高校全面迎来招生不足局面之际。招生不足将意味着学校的收入减少,如果发生在公校,将意味着开支缩减,例如下调教师工资乃至缩编,如果发生在民高,在商言商,选择止蚀倒闭将是一种理性决策。后一种情况倘若大面积发生,其社会后果将是大量在读生沦为失学群体。扩招十五年,是否为这一天的到来做了足够的准备?公众能见到的,是高校仍在不断扩招,新的大学城还在不断扩建。
在招生不足业已出现,部分高校快将面对倒闭风险的形势下,教育部门的解决办法并不是顺天应时地叫停扩招,而是想办法从源头上拓展生源。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要求部分院校转型职业教育,同时把高考分为学术型与技能型。公道地讲,中国的确不需要那么多的学术型大学,不过开设技能型高考对于高校招生不足而言,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开放了一条通道,让职业高中的学生能畅通地考大学。在某些人眼中,这批每年七百多职中生那怕只有一半考大学,也足以解决招生不足的问题了。
然而,有没有想过,让他们读完三四年大学后,其收入水平和发展前景,是否真的会比职中毕业就出来要好得多呢?十几年前,通过扩招,缓解了上世纪末的内需不足与城镇失业问题,但也出现大学生失业难题;现在眼见九成入学率的高等教育快将“摸顶”,为了不让“投资者”亏损,又打算让本来并不需要读大学的职中学生填进去,未来的结果又将是什么呢?扩招,真的到了必须喊停的时候了。(编辑 张立伟)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