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上映前,吴宇森自嘲说:“很多人都问我这次会不会在电影里放鸽子,我想来想去,还是要放的。”吴导演的...
《太平轮》上映前,吴宇森自嘲说:“很多人都问我这次会不会在电影里放鸽子,我想来想去,还是要放的。”吴导演的鸽子会怎么放,本是影迷调皮的期待。结果,看完以后,不少人大呼上当,怒给一星,毫不买账。原来,大家真被放了鸽子。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被活生生剪辑成了超长预告片,说好的“太平轮”只在中段打了两分钟酱油——要看“中国版泰坦尼克”,等《太平轮(下)》吧!?
一会儿枪炮,一会儿玫瑰,一边是战乱的上海,一边是恬静的基隆,就是不见伤心太平轮。恐怕,吴宇森的鸽子这回放得有点过了,所以目前连及格线都没过。不过,也有人替《太平轮(上)》喊冤:与其怨它严重跑题,还不如怪它取错了片名。不管是真跑题,还是取错名,让影片的主角们忙了好一阵都还没上船,吴宇森故意的延宕除了为圈钱还为了什么呢?
有人说,本来以为看的是灾难片,结果却是战争片,确实,主角们迟迟不登上太平轮主要还是因为战争。有战争戏就会有动作,有枪火,有兄弟情义,这些都是导演的拿手菜。虽然说要重新出发,要在女人戏和爱情戏上有所突破,但从《太平轮(上)》的篇幅设置来看,靠“一亿发子弹”成名的吴宇森似乎想先用更猛的火力来证明自己宝刀未老。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整个过程不是在打仗就是在等待打仗。实际上,在开头军医金城武跪地仰天和尸横遍野的全景已经蛮到位了,后面冰天雪地里的漫长等待不仅磨掉了军心,也磨掉了观众的兴致。
除了对战争场面情有独钟,《太平轮(上)》对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也是情意绵绵。战乱时代的上海并不太平,到处都是伤兵和饿殍,但却依旧摩登和傲娇。人们一面为紧俏的船票挤破头,一面又如此舍不得离开上海。将军夫人宋慧乔特意让表哥留了一张影,就是想记住这恋恋不舍的上海。本来在乡下磨豆腐的章子怡来到上海后艰苦而狼狈,但上海是她口中诉说的家乡,也成了她在理发店里想要变成的模样……
许鞍华在《黄金时代》里用半个多小时和不停变换的造型来表现上海时期的萧红;彭浩翔的新片《撒娇女人更好命》,讨好上海的媚态也很实在;而最后一班太平轮在吴宇森的安排下一直停在上海的港口不肯起锚……这些香港导演对上海真是恋恋情深,可是观众们似乎并不太买账。(编辑 李二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