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日,没去考证过这里的葡萄酒是否是成都最棒的,但不经意间跨过这扇门,走进隔宽大长条桌而立的两排一面墙的...
成都三日,没去考证过这里的葡萄酒是否是成都最棒的,但不经意间跨过这扇门,走进隔宽大长条桌而立的两排一面墙的酒柜空间,我已经爱上了这里。事实上,宽大的长条桌,就是现在我敲下这些文字的地方,而抬头所见就是多达百多种、七八百瓶的陈年佳酿,木桐、玛歌、拉菲、拉图所有这些最顶级的波尔多列级酒庄的名字也能找到。这里是新开业的成都瑞吉酒店品酒阁(Decanter)。引领我发现这方宝地的,是用“麻辣四川的当家调料”花椒粉调制而成的川版血腥玛丽——“川玛丽”。
作为一款经典的鸡尾酒,血腥玛丽(Bloody Mary)的起源之说不止一个,但《纽约客》杂志1964年记录的版本流传最广:我最先发明了今天的血腥玛丽,Jessel说他创造了它,其实除了我用过的伏特加和番茄汁,他什么也没创造……我们当年每天调制100-150杯血腥玛丽给客人,这些酒被用在金克尔酒吧(King Cole Room)以及其他餐厅和宴会房间里。
面对《纽约客》说这番话的传奇调酒师是Fernand Petiot ,当年他发明这款鸡尾酒的地方金克尔酒吧,就位于全球第一家瑞吉酒店纽约瑞吉。那是遥远的1934年。
纽约瑞吉建于1904年,在他走过110年光景的时候,瑞吉来到了成都。就像全球30多座城市里每家瑞吉酒店以及所有血腥玛丽的其他调制地一样,成都瑞吉也在这款经典的鸡尾酒中注入了自己的本地特色。
“食在广州,味在成都”,如果说谁是美食之都尚是一个暂时无解的问题的话,美味之都属于成都似乎不会有多少人有异议。而瑞吉酒店携血腥玛丽来到成都后,在伏特加和番茄汁之外加入的本地特色就是,川菜中不可或缺的麻辣之源花椒和辣椒。花椒粉入味,还有我们在吃钟水饺时领略过的四川甜酱油,红辣椒则点缀杯沿,外带一枝青色的花椒枝。入口,因为恰到好处的麻和微甜再加上血腥玛丽本就度数不高的酒精度,配着午后的阳光,特别的爽口,这是一款不必等到夜幕降临才适合举杯的鸡尾酒。血腥玛丽家族这一新成员被命名为“Chuan Mary”,无论是近观还是入口,都再贴切不过了。
当然,这两款成都特色的“佐料”之外,还有Fernand Petiot在《纽约客》杂志上所述万变不离其宗的众多成分,黑胡椒除外。有人说,血腥玛丽是所有鸡尾酒中最复杂的,除了它本身的因素之外,满世界的血腥玛丽狂热迷争相往里面加入自己的灵感,也是原因之一吧。
这是一款融合了中西口味的经典佳饮。而经典,又不失本地特色,就贯穿于在成都瑞吉的整个入住体验中。比如开放式的酒吧,以提供鸡尾酒为主,但珍藏陈年葡萄酒的私密酒窖就在一转身之间,入内,大门一关,无论是大家把酒言欢还是独自捧杯阅读,都可以,桌上的黑匣子里还有专为长者提供的几款老花镜。长条桌上的美酒著作虽然不多但都堪称经典,其中不难发现Hugh Johnson和Jancis Robinson的名字,而且版本都是最新的。Decanter,带长颈的那种醒酒器,被全球知名的葡萄酒杂志拿来作名号,同时,它也是这家葡萄酒酒吧“品酒阁”的英文名。如果说川玛丽代表着本地特色的经典体验,这里珍藏的葡萄酒包括有关葡萄酒的“精神食粮”则是原汁原味的西式经典。
开业晚宴上,每道菜都一中一西搭配得恰到好处,同时每道菜都以年代命名,与台上的表演相呼应,从百年前一直穿越到现在;而家庭传统计划、狂热迷活动,从这些最具瑞吉特色的品牌活动中,也都能体验到“最成都”的味道。
走遍全球,在最熟悉的酒店找到最熟悉的味道,但又不时以最新鲜的体验对这种味道做丰富与更新,这才是经典传承的活力所在。尤其是这新鲜的体验还依托在某种本地味道中,依托在成都这座越来越具成熟魅力的城市中。就像川玛丽。(编辑 马红斌)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