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有座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开场十分钟后,我后悔没买爆米花。在我眼中,这个电影和《太平轮》上集一样,适合边吃爆米花边看——有可比性的还不止爆米花,如何表述“红色”也是两部影片同样需要处理的问题。我的印象里,香港导演很少在电影中直接刻画党员,更不用说以战争年代为背景了。但今年有了,而且一来来两个。
罗萌
《智取威虎山》开场十分钟后,我后悔没买爆米花。
在我眼中,这个电影和《太平轮》上集一样,适合边吃爆米花边看——有可比性的还不止爆米花,如何表述“红色”也是两部影片同样需要处理的问题。我的印象里,香港导演很少在电影中直接刻画党员,更不用说以战争年代为背景了。但今年有了,而且一来来两个。
《太平轮》里的解放军成为国民党的参照系,在意识形态层面为“翻船”做了序。《智取威虎山》更加无需多言,响当当的红色主旋律。但无论是吴宇森还是徐克,都采取了刻板的手法来表彰“红色”,跟如今大陆影视界流行的“人性化”方针大相径庭。《太平轮》里的解放军战士们一个个奋不顾身抱着炸药包滚进坦克底部,而且没一个牺牲的;《威虎山》有样板戏传奇做底,更是把钢筋铁骨进行到底,杨子荣没有死,还在座山雕盘旋的战机上救了韩庚的太奶奶。
《太平轮》和《智取威虎山》的命运截然不同,前者沦为吐槽对象,后者收获大量赞美。我觉得,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太平轮》里的一切,都是吴宇森“自找的”。看得出,吴导很想干点什么,把时代变迁、兄弟情义等一并拉上船。所以,除了英雄至上以外,我们还能从中捕获人性无敌、繁华落尽、儿女情长等常规情节武器,可以说,是“多重刻板”的集合体。《威虎山》恰恰相反,徐克简约了自己的创造力,故事主线上遵照原著,不做个人发挥,专心奉献技术能量,坚持形象鲜明、做派稳定的“单极刻板”。有观众看完,感慨“比样板戏还样板戏”。
这些年,吴宇森的妇孺气越来越重,变得兜兜转转婆婆妈妈,相比之下,徐老怪似乎是保持了男儿本色,挺起硬汉心肠走到底。忠于荷尔蒙,显然是《威虎山》赢得好感的一大原因。不过,同荷尔蒙并驾齐驱的是老怪的乖巧和狡猾。他非但不添油加醋自找麻烦,还见缝插针地向观众发送彩蛋。除了在片末加戏,让杨子荣变身哈里森·福特之外,影片的一头一尾更是融入了春晚语法。打酱油的韩庚在形式上担任了故事主人的角色,而智取威虎山也因此成了一个从美国出发的故事:作为当年夹皮沟剿匪小英雄的孙子,韩庚在美国留学,毕业了准备留在硅谷工作。他请假回了东北老家看望奶奶,随着火车驶进冰天雪地的东北,家族记忆被开启。一方面,这个开头把革命故事推向当代,让民族资源转换成个人奋斗的画外音;另一方面,这个机巧的小花招使得距离感从一开始就被确立和肯定了。而直到走出影院,我心中执念犹在:硅谷和威虎山,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甚至想,正因为有了距离的保障,因为有了“硅谷”这个终极未来,徐克才能够如此没有负担、如此青春洋溢眉飞色舞地讲完这个革命传奇。而我们在观看的时候,也是轻松的,不需要有历史的包袱,也不需要付出多少情绪上的波动。英雄们勇猛无敌百发百中,群众们沉默寡言形同虚设,土匪们听说很坏,但也没怎么表现出来。目力所及,座山雕干的最坏的事,大概就是拿鞭子抽压寨夫人这种恶趣味。“恶势力”在这部电影里是非常抽象的,必须用烟熏妆和气氛邪门的深宅大院标记出来才行。而山寨门口亮起的两排红灯笼,加上余男的大红嘴唇,让人莫名其妙联想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天再冷,枪再快,马再疾,神通广大的徐老怪似乎也摆脱不了历史虚空的潜在危机,尽管聪明如他,打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把这个问题悬置,让3D尽情替代历史的立体性,让吊睛白额大虎和格格巫一样的座山雕去烘托杨子荣的英雄气。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还是应该感谢徐克。感谢他把3D留给了杨子荣和大老虎,而不是宋慧乔的脸。(编辑 李二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