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企利润上缴仅增一个百分点,仅一成用于民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志锦 北京报道
2015-03-27 10:11

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构成了全预算口径的“四本账”。本次,21世纪经济报道讨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问题。

国有企业也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质就是企业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企业。换言之,每个公民都是国有企业的股东,只是这一股东权利由特定的国家机构来行使。

股东权利的体现之一则是对经营收益的分享。根据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的通知》(财企[2014]59号),中央企业分类别按照0-25%不等的比例缴纳税后利润,构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真实的缴纳比例是多少呢?请看下图:

缴纳利润.jpg 

按照报表,2014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为2023.44亿,这部分收入主要是国有企业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利润收入。而21世纪经济报道查询得知,2014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24765.4亿元。据此计算,2014年年度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的比例仅为8.17%。这一比例相较两年前提高了1.36个百分点,但是上缴比例依然很低。

其中一个原因是上缴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全面。如在2014年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中央金融企业并未纳入。按照预算报告,2015年中央金融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数为100亿,全部为股利股息收入,而非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税后利润。股利股息收入明显要低于后者。

再看支出情况。

国资预算支出.jpg

201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999.95亿元,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占比为10.48%,国有股减持补充社保基金的占比为1.08%,而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国有资本金注入、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这部分支出的占比达到88.44%。

单从支出结构上来看,前两者的支出能覆盖民生,是公民能够享受到的福利,占比仅为11.56%。而后者将近90%的支出用于国有企业自身的支出,这部分资金从国有企业收取,最终又回到国有企业,完成了一次“体内循环”,这部分支出并不会提高公民的福利。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比例尚低而且缴纳范围覆盖不全面。更为严重的是,缴纳比例尚低的收入大部分都用于国有企业自身的支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21世纪经济报道认为,如果仅仅提高上缴比例,而不扩大覆盖范围,从整体而言国有企业上缴的比例依旧很低。而如何改善支出结构,将更多比例的支出用于民生,而不是在国有企业内部循环,将是这一改革的关键。

(作者:杨志锦 )

杨志锦

高级记者

长期专注于地方债、债券违约、货币政策、银行领域的报道和研究。在财政、金融、宏观交叉的地方债领域,力求为市场提供专业的信息和分析。欢迎交流及爆料,记者微信:yangzhijin21,添加请备注单位及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