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债券 为何流行?

2015-04-03 07:00

欢迎来到一个低利率流行的时代,从中央银行到资本市场,皆是如此。低利率扎堆最为典型是欧洲。从瑞典、丹麦再到欧元区,利率一直走低,甚至有负利率现象。继丹麦银行宣布负利率之后,去年,欧洲央行也跟进宣布负利率政策,在2014年将主要再融资利率由0.25%下调至0.15%,将存款利率由0下调至-0.1%。更多中央银行则表示观望甚至有意追随,乃至于一直保持零利率的美联储对于加息也一直犹豫不决,日本等长期通缩经济体更是低利率到底。如此一来,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不再成为特例,而成为货币政策“新常态”。

欢迎来到一个低利率流行的时代,从中央银行到资本市场,皆是如此。低利率扎堆最为典型是欧洲。从瑞典、丹麦再到欧元区,利率一直走低,甚至有负利率现象。继丹麦银行宣布负利率之后,去年,欧洲央行也跟进宣布负利率政策,在2014年将主要再融资利率由0.25%下调至0.15%,将存款利率由0下调至-0.1%。更多中央银行则表示观望甚至有意追随,乃至于一直保持零利率的美联储对于加息也一直犹豫不决,日本等长期通缩经济体更是低利率到底。如此一来,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不再成为特例,而成为货币政策“新常态”。

低利率之下,甚至各类负利率国债也备受欢迎。这类债券规模近年规模扩大,根据投行摩根大通2015年2月估算,价值约1.7万亿美元的期限超过一年的欧元区国债名义收益率已跌至负值,如果算上瑞典、瑞士和丹麦等国,那么负利率国债总价值就更是升至1.8万亿美元。从全球来看,负收益率债券更多,总价值约3.6万亿美元,一度占摩根大通全球政府债券指数比例的约16%。

各国央行为什么要实施低利率政策?负利率多少有点颠覆人们想象中的存款应该收利息的公理。纵然低利率在现实生活中看起来荒诞不经,但是经济学理论已经说明,如果人们拥有太多现金而不愿意扩大消费,就可能造成“流动性”陷阱,这点经济学家凯恩斯有过论述。随着很多资金窖藏起来,对于经济状况改善大为不利,那么这个时候为了鼓励人们不持有现金,有必要对现金进行“征税”。

这是过去的理论,如今“现金”的定义扩散到存款甚至流动性高的债券,而一般储蓄者在支持投资方面的重要性其实更多被银行系统替代,换而言之,在通缩状况之下,最大的问题不是人们不消费,而是银行不放贷。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银行惜贷符合银行经营理性,但是对于投资复苏则是雪上加霜。如此情况之下,给予存款尤其是银行存款以惩罚性利率也可以理解。

如果负利率意味着到期收益为负,什么人在买入负利率债券?根据摩根大通报告,有六类投资者,从交易商到中央银行都有,其中最大的负利率购买团体是银行和保险商等金融及机构等,这一群体主要基于未来通缩考虑而不得不继续买入。换而言之,此时买入并不意味着持有到期,在各国大举量化宽松的情况,国债仍旧有转手机会,比如欧洲央行后续购买力。

如此看来,负利率是对于通缩的回应。实际上,我们谈论的负利率,是指名义负利率,而名义利率并不直接等于真实收益,实际利率还取决于物价指数。事实上,实际负利率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在物价指数大于名义利率的情况下,负利率就会出现,这在通货膨胀高企的年代往往存在,中国存款在过去也长期呈现实际负利率。如此看来,只要物价指数走低甚至为负,名义负利率往往并不意味着实际负利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负利率国债还有购买者。(编辑 刘波)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