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我们出台了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意见,日前又出台《关于推进2015年“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任务分解的形式,从交通、贸易、政策、金融、民心相通五个方面确定了今年全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105项重点任务。这些,将对连云港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导读
2015年初,我们出台了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意见,日前又出台《关于推进2015年“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任务分解的形式,从交通、贸易、政策、金融、民心相通五个方面确定了今年全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105项重点任务。这些,将对连云港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经济学家华生的大学同班同学,古龙高并未“走远”,自大学毕业后他始终“局限”在自己的老家——连云港。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本地化、区域化才能发挥作用”,古龙高对21世纪经济经济报道记者说。故而30多年来,古龙高一直致力于“路桥理论”的研究,因为连云港是这一理论的发源地。
几十年来,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并未在经济总量上取得领先。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连云港虽然增幅领先,但经济总量在省内13个地级市中“末路危机”已经来临。
现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来了。连云港能否顺应时代潮流,在这一战略中赶上来?
连云港是一带一路交汇点
《21世纪》:“路桥理论”发源于连云港,你是这一理论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对“一带一路”这一战略,你认为对中国当下以及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古龙高:总体上体现了创新思想。
首先,从过去沿海与内地“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到兼顾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具有更宽阔的战略视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兼顾地区平衡,又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依托新亚欧大陆桥,以陇海兰新铁路为载体,将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紧密地联系起来,搭建内陆东西双向开发开放平台,中国中西部地区依托这个平台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全球贸易中来,更好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市场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这个战略的提出以及实践,将为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为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1世纪》:从“路桥理论”看,“一带一路”实际是“通道经济”。连云港在这一战略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
古龙高:古丝绸之路就是通道经济,其本质就是服务于亚欧之间的商贸和物流通道,也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为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亚欧大陆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主通道,两端的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沿桥的中亚、西亚等国,因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没有海洋与之毗邻,对外贸易局限性很大。
而从远东到西欧的货物,经新亚欧大陆桥全程10870公里,比西行绕过好望角的海上运输线缩短运距15130公里,比经苏伊士运河出直布罗陀海峡海上运输线缩短9100公里;比东行经巴拿马运河的海上运输线缩短运距12100公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所讲的“一带一路交汇点”。
“一带一路”
核心是新亚欧大陆桥
《21世纪》:3月28日发布的《远景与行动》,连云港以及江苏并未列在当中,但后来国家发改委又专门做了解读,你如何理解这个变化。
古龙高:《远景与行动》中,连云港以及江苏并未列在当中,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后来国家发改委专门做的解读我也看了,我们在当地也听说了江苏省专门派人去北京沟通的事情。
我认为国家发改委关于江苏和连云港的解读是深刻的,定位是准确的。这也说明无论《远景与行动》是否将江苏和连云港列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江苏和连云港的特殊地位和功能既不能忽视,也无法替代。
在这个问题上,我赞同刘志彪教授(南大教授、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没有连云港,不匹配、不通达、不正常”及张步甲(江苏省体改研究会顾问、省股份制企业协会会长)先生“没有陇海线,何来丝绸路”的观点。
《21世纪》:江苏省内人士均向我推荐你来解读“一带一路”,理由是,你曾向省里交了分析报告,认为“一带一路”的理论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古龙高:这主要体现在关于新亚欧大陆桥理论上。
首先,国务院《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等规划明确确定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远景与行动》中也确立新亚欧大陆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通道。新亚欧大陆桥的标志是国际海陆联运,但如果连云港缺席《远景与行动》,陆桥通道就不通了。
其次,在《远景与行动》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确定的重点是“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在上述线路中,“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线路,就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运输线路。“中国-中亚-西亚合作走廊”依托的通道就是新亚欧大陆桥通道。
再次,在《远景与行动》中,郑州被确定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而从陆桥经济的角度,郑州应与西安、兰州共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桥通道的节点城市。
目前港口竞争大于合作
《21世纪》:连云港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发城市,但经济总量并未领先,你在连云港工作已超过30年,这其中的原因在哪里?
古龙高:就外部环境来讲,也是连云港的区位问题。连云港市处在江苏苏北地区的北端,对江苏经济发展缺乏带动作用;连云港港口腹地主要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并不领先,而且在我国长期实行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中,中西部地区是非重点发展地区,所以对港口的支持推进能力很小。失去中西部地区的支持,连云港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中,显然处于竞争劣势。
可以说,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连云港远远落后于诸多开放城市、开放地区,处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低谷,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至于主观原因,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21世纪》:连云港及其港口面临着周边特别是隶属山东的港口的竞争,在一些数据上并不好看。你怎样看待?
古龙高:连云港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山东几大港口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竞合的关系,但目前竞争大于合作。
在与山东几大港口之间的关系中,与日照港的关系,是量上的竞争,由于日照港的建港条件优于连云港,临港大产业发展快于连云港,在量的竞争方面已领先于连云港。与青岛的关系,更侧重于质的竞争,即港口功能的竞争,这方面,连云港更是落后于青岛港。在与江苏沿海的港口关系中,抱团发展、功能互补是关键。
连云港面临的竞争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完善港口功能,加快港产城联动步伐,加强与区域的合作,特别是与大陆桥沿线国家、地区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合作,加快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对于优化竞合关系,加快发展步伐,十分必要。
抓“项目产业”
《21世纪》:“一带一路”给连云港带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
古龙高:最根本的是区位的转换。
“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既有国内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也存在东亚、中西亚与欧洲市场国家与地区的协调发展问题。
连云港市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一带一路交汇点,是中亚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这些特殊的功能要求连云港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为依托,以自由港区为引领,以强化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的服务和支撑为导向,将连云港建设成为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向开放的重要门户、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路径。
《21世纪》:要抓住“一路一带”的机遇,你认为连云港应该怎么办?
古龙高:为了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连云港按照“致力‘五通’、构建平台、创新机制、提质增效、增进合作”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打造一批重大开放平台,实施一批重点改革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开放合作经验,着力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合作新空间,全面提升连云港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2015年初,我们出台了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意见,日前又出台《关于推进2015年“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任务分解的形式,从交通、贸易、政策、金融、民心相通五个方面确定了今年全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105项重点任务。
这些,将对连云港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编辑 郑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