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第一日,活泼的大学生与抱着幼童的年轻父母们在上海浦西龙美术馆的第六展厅门口排起了队。他们为了“伦勃朗的时代——重要十七世纪荷兰巨匠绘画私人收藏”特展而来,还有一周,这场聚焦十七世纪荷兰古典素描的艺术展就要落幕了。
五一小长假第一日,活泼的大学生与抱着幼童的年轻父母们在上海浦西龙美术馆的第六展厅门口排起了队。他们为了“伦勃朗的时代——重要十七世纪荷兰巨匠绘画私人收藏”特展而来,还有一周,这场聚焦十七世纪荷兰古典素描的艺术展就要落幕了。
除了伦勃朗(Rembrandt)、展出的81幅作品中还囊括了雅各伯·伊萨克斯·凡·雷斯达尔(Jacob van Ruisdael)、亨德里克·亚维康普(Hendrick Avercamp)和杨·凡·霍延(Jan van Goyen)等一批十七世纪荷兰重要艺术家的名字。从伦勃朗笔下线条优美的人像习作、亨德里克·亚维康普所作的冬日景致,及雅各伯·伊萨克斯·凡·雷斯达尔的画面中的精致风景——策展方希望以这些画面来诠释出那个时期荷兰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以及不同代表画家的创作风格及技巧。
“荷兰画派”作为“早期大师”艺术门类中国际市场表现最坚挺的类别之一,在北美和欧洲的一级、二级市场上一直备受追捧。而这一次的展览,则使得荷兰画派的纸本及素描作品的市场表现,成为中国藏家茶余饭后的话题。“纵观十七世纪各种画作,当数素描最能完整捕捉当时荷兰的民生与文化。”联手举办此次展览的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认为:“在欧洲艺术史中,荷兰的‘黄金时代’乃其中巅峰时期之一,在当时百花齐放的艺坛,纸本作品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过去的15年,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和伦勃朗的一些非常重要的素描都曾在拍卖会上售出。作为荷兰画派的领军人物,伦勃朗的油画久负盛名,其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也是千金难求。而以他为代表的荷兰画派的纸本作品,尤其是素描,却被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上被低估了”。
“西方古典素描市场大幅拓展”
随着中国藏家对西方艺术的兴趣日浓,西方纸本艺术的美学、历史及市场价值也开始引起中国艺术界学者和买家们的关注。
“该领域正经历着令人振奋而充满活力的时刻。近年来,我们见证着古典大师素描市场引人瞩目的发展和演变,就此我是泛指所有早期欧洲纸上作品。较之作品的创作地点和年代,当今主流收藏家往往对某件作品的视觉和艺术重要性更感兴趣,这是普遍趋势。许多藏家购买各种类型、时期和国家的顶级作品,而不是像过去的许多藏家一样专注于某一特定的艺术品种类,并以此为目标建立浩繁的收藏,比如17世纪荷兰素描。” Gregory Rubinstein,多年来一直专注于西方古典素描,曾在剑桥大学研究艺术史,并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担任过艺术策展人的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原因之一是当前市场流通的作品有限,致使他们越来越难形成全面而专注于单一领域的收藏,这点无可否认;另一个原因是当代艺术市场更多地聚焦于个体艺术家或艺术作品而非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今日的藏家们更习惯于分而别之地审视作品本身,判断自己对作品的个人和直接反应,这一方式逐渐见于所有类别的作品。不难想象,来自世界任何地方的某个大藏家,能够同时欣赏毕加索的油画、席勒的素描、弗朗斯西·培根德三联画和伦勃朗自我剖析的粉笔画,爱上这些彼此千差万别的每件作品中蕴含的热情、情感和艺术天才。这让西方古典素描市场大幅拓展,来自各个独立收藏领域的全球新买家纷纷开始涉足这一回报颇丰的市场。
美学及历史研究价值
在欧洲艺术中,在十九世纪初以前的“西方古典艺术”时期,素描是每一种艺术创作的核心。艺术家为了更好地理解周遭的世界而绘制素描——如掌握光影、描摹人类和其它自然形态等等——他们同时还在创作其它艺术品时运用素描来辅助艺术创意的实现过程,无论是油画、版画还是雕塑。
十七世纪的荷兰,其经济及政治地位同时稳步上扬,与此同时新成立的荷兰共和国人民信奉新教教义,因此造就了跟西班牙和意大利等传统天主教国家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当时的画家使用各式各样的媒介创作素描、绘画见闻,当中涵盖荷兰风景、城市风貌、当地民生、游历异国所见的景观等。
“在那个时代,素描作品亦被赋予新意义。”油画家、上海师范大学美术馆学院院长徐芒耀教授认为,“因为十七世纪荷兰的经济繁荣,艺术收藏开始步入家庭。画家在正式创作之前所作的准备,例如画的素描或草图,被高收入家庭购入并挂到墙上,这时素描开始成了独立的艺术品进入市场。”
“从历史角度来说,我承认素描常被视为仅仅是创作‘完成’作品过程中的一个步骤,但随着人们对于何谓‘完成’作品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对艺术创作过程本身的兴趣与日俱增,素描的重要性和吸引力得到了更多欣赏和承认。而比起‘完成’的油画作品,同一艺术家的素描与其时代的视觉传统看起来往往不那么密切相关,这一事实令我十分惊讶。”在Gregory Rubinstein看来,许多素描似乎分享着某种普世而永恒的视觉语言。当人们审视一位艺术家的素描时,无论这些作品创作于何时何地,观赏者都仿佛来到了艺术家身畔,分享他以作品表达审美观念和方式的那一刻。他说,“这是对于艺术创作过程有力而令人动容的洞悉。因此,我毫不讶异,艺术史上所有时期的素描作品的根本意义正逐步受到更广泛承认。”
而当谈及中国藏家是否会愿意为西方古典素描,尤其是荷兰画派时期的素描作品买单时,Gregory Rubinstein显得很有信心。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水墨画和一些欧洲素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审美共性。因为在西方艺术中,用画笔和墨水渲染的纸上作品也归于素描一类。除此之外,长期关注西方古典艺术市场的藏家不难发现,许多西方重要艺术家的油画作品在市场上流通的量很少,他们的油画万金难求,因为这些作品几乎全部被博物馆购藏;相反,哪怕是最伟大的欧洲艺术家的素描作品,仍然会偶尔出现在二级市场上。(编辑 孙伶)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