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创新启示(案例篇之三)

21世纪经济报道 林坤 ,潘沩 柏林报道
2015-05-09 07:00

当某公司遇到紧急的技术、产品、研发等问题时,也可以像滴滴专车一样,预定一个(些)专家来解决。在全球8个国家设有分公司的Atheneum-partners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连载(上期5月4日20版)

7.滴滴“专家”

当某公司遇到紧急的技术、产品、研发等问题时,也可以像滴滴专车一样,预定一个(些)专家来解决。在全球8个国家设有分公司的Atheneum-partners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Atheneum接到客户提出的具体需求后,会立刻制定一套相应的专家方案,在已有数据库(或到市场上)寻找并联系匹配度较高的专家。客户与专家建立联系后,通过进一步沟通,确认专家掌握的技能、经验、信息与自己的要求对口,客户与Atheneum就可以建立商务关系。

然后,客户就能获得授权,在公司网站平台上看到专家信息,并进行项目管理。再之后,客户就可以与专家电话沟通,面对面会谈。公司管理合伙人Sebastian Vohradnik告诉记者,“客户使用这些专家时间有长有短,有可能是几周、几月,有可能是陪伴式的。”

客户的报酬,由公司与专家进行分成。在通常800-2500美元/每小时的收费项目中,专家通常能够得到50-1000美元/小时。Sebastian Vohradnik告诉记者,定价依据是不同国家(地区)工资水平,并且根据专家的等级不同有调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其中很多专家不要报酬。

Sebastian Vohradnik说,“很多专家拥有很多并不透明的信息,市场对之并不了解,他们不知道这些在某些领域有20-30年经验的专家,在某些领域有特别专长。这些专家不光拥有专业知识,还有丰富的经验;不仅在产品方面,也有研发方面的知识、经验。”

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的数据库中已储备21万条专家信息资源(这些信息是合法、但不是泛泛的)。目前,还有10人的团队专门负责专家库的更新。他们每天会到市场上调研,也会跟德国大型的工业企业、会展机构、医院、邮政机构等对专家比较了解的机构合作,以获得专家信息。此外,专家之间还在互相推荐。现在,信息库每个月新增5000条专家信息。Sebastian Vohradnik告诉记者,在中国专家需求,更多来自汽车、医药、医院私有化等方面。

因为客户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着急解决,Atheneum的整个工作流程时间不超过一周。公司在各大洲都设立了办公室,不但能保证响应速度,也有本地化的优势。比如,如果有中国客户提交需求,公司上海办公室就立刻开展对接,这样不会有时差,也没有语言文化障碍。

据统计,公司员工来自35个国家,能说50种语言。就在记者到访的柏林办公室,100名员工中能说30多种语言。

开始时,Atheneum也担心专家做了一次另起炉灶,后来发现不会。基于信任,专家与公司建立的是长久的合作关系,专家得到的报酬也不是从用户获得,所以不会偏向客户。客户中,具体操作都是员工,不会绕过我们公司,对他们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Sebastian Vohradnik告诉记者,公司的客户有咨询公司、投资公司、大型合资公司,比如麦肯锡、三星、戴尔都是他们高端用户。在中国,很多国际性的公司(比如华为),以及在中国落户的跨国公司都是他们的客户。“商务关系都是B2B的,建立之后就比较持久。”他补充说,自己每三个星期去一趟亚洲,也会不断地去“敲别人的门”。

对于敏感信息的规避,Sebastian Vohradnik坦陈,“100%规避不可能,公司与专家有协议,对于涉及商业机密等的敏感信息不能泄露、不能分享。专家必须知道,也要对自己负责。”

8.城市的智能

试问:从某个城市的A地去B地,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哪种方式最快捷,哪种方式最环保,哪种方式最经济?或许通过一款APP即可快速找到答案。这是InnoZ与西门子等正在合作研发的一个项目。尽管市面上已有类似的产品,但多数功能并不能完全得到满足。

这一APP典型的使用场景是:一位在A地生活的女大学生,要到B地上课。她对自己的支出比较关注,APP就会告诉她,从住所到学校骑自行车需要多少时间;什么时候下雨而避免遭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哪里有最近的公交站(通过APP还可以直接买票)。

InnoZ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柏林西南角某区域的一个城市智能交通模拟系统说,“通过各方面信息汇总,把各种交通方式综合运用分析,做出一个最适合他的交通方式。无论是排放量、所需费用,还是时间都能达到最优。”

这一APP在对消费者带来的便利,却需要在后端的巨大努力。“这是最理想的联网状态下的使用状况,我们在努力让交通运营公司更好地合作,希望他们的机器能更好地联网,并且能够跨区域。”上述负责人补充说,“十年之后,会出现很多汽车分享站,使用交通工具方式会发生改变,排放量和所需费用相较2010年会大大降低。但现在因为没有汽车分享站。”

该负责人介绍,柏林地区至少有四五种月票,铁道售票厅和地铁公司购买的月票又不同,这个大问题造成了操作上的麻烦。而整个德国则更复杂,有很多地方需要衔接。德国有27家交通运营公司,每个公司都有独立定价权利。现在,从C到D需要买两张票,因为是两个公司,我们就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是努力想去简化。

公司的股东主要有各种研究机构,如德国航空航天研究中心、社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也一些大企业,如西门子、德铁公司等。而这种股东背景也决定了它们的盈利方式。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1/3的项目是科研项目,资金来自德国联邦部委和公共事业,另外2/3的项目是经营内容,有的是针对工业企业具体项目的解决方案。

公司官方网站信息显示,公司围绕智能城市建设,在一些新的信息技术、交通技术、能源技术等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公司做的第一步就是分析交通工具及使用者状况,然后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据了解,公司现有24个合作伙伴。

公司正在进行的另一项业务是智能电网。“研究在一个区域内,将充电桩全部联网,把天气状况、充电情况信息等进行汇总,以及综合利用煤电、太阳能、风能、蓄电池、沼气发电等,给汽车充电。”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的最终目的是在德国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电网。(编辑 林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