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九大国家自主示范新区成转型新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姚建莉 ,张晓庆 上海、杭州报道
2015-09-08 07:00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和萧山临江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称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和萧山临江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称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9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今年以来继天津、成都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去年11月下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杭州考察表示,支持杭州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如今,两个“大礼包”均已落地。

在相关受访专家看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密集获批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处于结构转型期,创新成为提质增效的主要动力。

杭州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基础和人才基础,杭州有大学、研究机构等方面的条件,以及金融支持和创新基础。

根据批复,下一步杭州将以科技创新和“互联网+”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提高杭州的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

据了解,目前杭州正在加快制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若干意见及一批配套政策举措,编制完善《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规划》,制定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堂”三年行动计划。

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对此公开表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除了进一步增强和扩大了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影响之外,关键是有了进一步先行先试的主动权。

早在今年6月,杭州高新区(滨江)率先在全省首个出台了中关村“6+4”政策的杭州版——《进一步支持大众创新创业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对于未来,詹敏强调要节约集约利用好土地,打造更好的环境,让环境留人才、引项目。

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另一翼——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许昌则表示,一方面要坚持先行先试,继续实施人事制度、行政审批、综合执法三大创新改革;另一方面,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培育创新主体,积极打造创新平台,抓紧深化“7+x”产业园。

九大示范新区

自2009年3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后,六年来,陆续有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江苏苏南、天津、湖南长株潭、成都等陆续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如今加上杭州,全国共有九个示范区,另有不少城市正在申报。

这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设立若干年后,都在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发展出了各自的特色。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2014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企业总收入3.61万亿元,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关村形成了以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以及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

综合排名全国第二的上海张江示范区,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集成电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继续领先。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光电子信息为主导,生物、新能源、环保、消费类电子等产业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诞生了中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传输系统,主导制定了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面积相当于近35个深圳高新区,可以说是再造了一个“科技特区”。深圳市的PCT国际专利的申领连续10年高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8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组成,横跨了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徐建锋表示,相比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影响更大,“全国高新区数目众多,但自主创新示范区只有9个,主要在税收、政府的一些奖励和激励方面会有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人才引进、促进企业研发投等。”

徐剑锋强调,在一些创新方面,往往会有一定的风险,在一些大方向上政府如果能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肯定会加快这个过程。

(编辑  吴红缨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yaojl@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