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教育创新:将公办学校“托管”给民营机构

21世纪经济报道 戴春晨 广州报道
2015-09-11 07:00

导读横琴新区社会事务局局长陈依兰强调,“公校民管”模式的本质,一是政府购买服务,二是保障公立学校性质不变。...

导读

横琴新区社会事务局局长陈依兰强调,“公校民管”模式的本质,一是政府购买服务,二是保障公立学校性质不变。“现在的模式相当于政府当董事长,请了企业来做职业经理人和部分中层干部。”

新学年伊始,广东珠海横琴岛上的公立学校在迎来新生的同时,也开启了一门面向全国的“公开课”——这门“公开课”主要探讨的是,来自民办学校的管理团队如何管理公立学校。

经由上学期一个学期的筹备,珠海横琴中心幼儿园、横琴新区第一小学、横琴新区第一中学等三所公立学校正式交由民办教育机构华发教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发教育”)接管运作。这是作为广东自贸区片区之一的横琴新区推出的教育试验: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公立学校的日常管理权交由民办学校的管理团队,教育部门负责考核监测。这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属“尝鲜”。

多名教育界人士评价说,这种公立学校托管给民办学校管理团队的新模式(以下简称为“公校民管”),或能打破公办教师的“铁饭碗”,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从而突破某些公立学校的运作僵化困境。也许,这可以给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探索提供一个参考样本。

公办学校请来职业经理人

近年来,珠海横琴人口膨胀迅速,教育资源的需求,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急剧扩大。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怎么才能使横琴现有的教育快速再上一个台阶,横琴新区决策者最终决定“求助”于民办学校。

横琴本来是广东省珠海市的一座几千人口的小海岛,在五年前只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随着广东自贸区片区落地,横琴人口快速膨胀,人们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急剧扩大。为了有效地提升目前学校的教育质量,解决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横琴新区有关部门决定采用“公校民管”这一模式。

首个被选中的民校华发教育是在珠海有着十几年的办学历程,其母公司为上市公司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该企业旗下学校覆盖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全部学制,并且办有国际高中。其中的容闳学校,为许多学生争先进入的学校,以学费高和教学质量优为珠海人所熟知。

横琴新区教育主管部门、横琴新区社会事务局局长陈依兰表示,政府将公立学校托管给民办教育机构,能够突破现行公立学校僵化运作的体制局限。她认为,鉴于事业单位的身份,公立学校的人才、财政安排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流程;而传统的学校结对帮扶也只能派出个别教师,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一所学校的气质。

2014年12月,横琴新区管委会与华发教育签署合作协议,将横琴中心幼儿园、横琴新区第一小学、横琴新区第一中学三所公立学校委托其管理,合同期限15年。协议具体操作方式是,三所学校运作成本由政府财政支付,横琴新区根据人口、师生比确定教师薪酬成本,并核定办公费用等日常管理费用,向华发教育拨款,同时给华发教育团队支付委托管理费。华发教育需要按照公立学校的“课程标准”和与政府约定的目标,自主进行学校的日常运作。政府按照公立学校方法对华发教育派驻的管理团队进行考核,主要指标有家长学生满意度、事故发生率、教学成绩和行政部门评估等。对于教师队伍,原来有事业单位编制的公办教师待遇不变,新增的教师由华发教育招聘,并保障其具有与公办教师相当的薪酬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新政”给予管理团队全权办学自主权,在完成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之外,允许管理团队做发挥,如设立特色课程、进行校园文化设计。

目前,华发教育已派驻管理团队和数十名骨干教师到三所公立学校。除了横琴一小、横琴一中各有一名副校长属于原有事业编人员外,三所学校的其余一正一副负责人都是华发教育派驻的管理者。

陈依兰强调,“公校民管”模式的本质,一是政府购买服务,二是保障公立学校性质不变。

“现在的模式相当于政府当董事长,请了企业来做职业经理人和部分中层干部。”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而对于华发教育而言,其盈利点在委托管理费。但在华发教育派驻横琴的管理者钟绍军看来,“公校民管”对民校价值并不体现在委托管理费,更多是品牌拓展和社会公益责任。这更有利于民校本身的经营。

激发教师创造力

虽然从筹备转入运行不久,但陈依兰依然感觉到“民管”给校园带来的变化:饮水机上被贴上精致的节水标语,棋牌室的游戏益智而带来欢乐,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分外活跃,“(变化)似乎都体现在细微的角落,(这些)都在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是学习成绩”。

变化的并不只校园的氛围。作为华发教育派驻的管理者,横琴第一中学校长钟绍军认为,“变化”的核心应该是“身份的转变”。

在钟绍军看来,横琴模式带来的身份转变首先是公立、民办地位的逆转。钟绍军在公立、民办学校都有过管理经验,在他看来,中国在1990年代以来不乏“委托管理”的模式,但主要还是体现为公立学校对民办学校的支持。而在当下横琴的创新之处在于,实现民办教师植入公立学校。而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随着原有的事业编教师的逐步退休,将有望出现学生公办、学校公办、教师民办的新局面。这将赋予学校更多更大的自主权力。

在公立、民办地位倒转带来的是教师薪酬、学校用人机制的根本性变化。钟绍军表示,公办教师有编制,吃的是大锅饭,做好做差对薪酬的影响不大。而在被托管的横琴新区第一中学,教师工资水平直接与其能力和教学业绩挂钩。这从物质上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好地把课上好。

这位校长在用人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对于新进的教师,钟绍军可以使用绩效激励、换岗和解聘的方式调节其行为;而对于事业编的老教师,绩效激励和换岗的方式也同样奏效。

“这实际上是民办学校带来的一种教育理念的变革,即教育就是服务,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家长满意。”他说。

陈依兰认为,公办、民办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横琴的“公校民管”采取的是优质民校支持基础设施好公校,体现民办的管理优势跟公校的硬件优势互补。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研所所长郭思乐认为,横琴的“公校民管”模式对其它地区的基础教育改革有参考和推广的价值。他认为,学校管理者要按教育规律办事,需要有充分的自主权力。横琴模式体现了校本自主、教师自主和学生自主,有助于促进学生天性的发展。

不过,横琴的试验并不是十全十美。钟绍军期盼横琴的脚步能放得更大一些,如改进现行的考评指标,加入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容。华南城市研究院城市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万庆涛则表示,在目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背景下,许多公办学校软硬件并不强。推进“公校民管”,需要警惕政府在放权的过程中甩掉自身应承担的办学责任。因而,他建议为此制定明确的标准,以实现公立教育的普惠性。(编辑 李二民)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