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继续鼓励私营部门有效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慕丽洁 大连报道
2015-09-12 07:00

导读未来中国政府应当持续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将有助于支持更多的创新。政策制定者应当调整刺激创新的手段...

导读

未来中国政府应当持续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将有助于支持更多的创新。政策制定者应当调整刺激创新的手段:支持创业,让市场发挥作用;成为高要求的创新客户;使用衡量创新实效的指标;培育强大的地区创新集群。

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创新”是绝对的主题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9月10日的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将创业创新提到空前高度。他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中国来说的确是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方面。

李克强指出,创业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收入分配模式的“重大创新”,促进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以及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推手”,“使我们增强了克服时艰的信心”。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资深董事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在今年夏季达沃斯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在创新领域已进行了多年的耕耘,并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尤其是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

华强森表示,中国政府应当继续鼓励私营部门之间进行更多有效竞争,并加强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此同时,继续加强在教育领域加强创新,提高将科研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进一步发挥市场功能

《21世纪》:你认为政府及私营部门应当如何做来实现更好的创新?

华强森:我认为创新必须有驱动因素,且需要转化为商业应用才能够被称为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竞争因素存在,政府应当鼓励更多私营部门之间进行竞争。中国政府可以研究哪些行业需要有更多竞争,并在政策上加以引导以带来更多创新。同时,要同步刺激消费,鼓励并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公司,从产业源头进行创新并加强人才培养。此外,政府还应当增加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形成良性竞争。

中国现在并不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但如何让这些人才更富有创新精神是重点。这就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培育人才拥抱创新,提高将科研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而用人单位也需要积极与高校加强沟通,看如何让教育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政府应当在其中起到桥梁作用,促进双方更多的交流。

《21世纪》:中国目前仍面临着多个经济问题,例如地方债务仍然高居不下。你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还需要进行哪些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等现状?

华强森:我认为中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直在非常谨慎地预防不稳定因素的出现,这样做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在于,中国致力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努力对于中长期发展来说十分有利,会带来经济增长的提高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其中包括在金融方面的创新以及逐渐放开监管程度并在监管制度上寻求创新等等。不过,中国应当更多地使政府决策过程公开、透明。

寻求更多、更好的改革方面的转型总是好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应当逐渐放松对资本市场的调控,更多地让市场来通过自身的功能进行调控。中国可以考虑留有一些领域“未完成”,即不一定需要一步到位。比如说,国外许多国家会留有一部分土地处于未开发状态,这样便可以在未来当有新的设计理念出现时使用。

未来中国政府应当持续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将有助于支持更多的创新。政策制定者应当调整刺激创新的手段:支持创业,让市场发挥作用;成为高要求的创新客户;使用衡量创新实效的指标;培育强大的地区创新集群。

剖析四大创新模型

《21世纪》:麦肯锡最近新出的报告中提到了创新的四大模型。你能否介绍一下这四大模型,并分析你认为中国企业在哪些领域还需要创新?如何创新?

华强森:从根本上看,企业成功创新的标志是通过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改进设计、制造、业务模式,来提升营业收入和利润的能力。虽然企业的竞争力可能受到行业结构等非创新因素和要素成本的影响,我们依然相信创新是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们使用不同的方法,将各个行业的创新分为四大原型加以研究,指出在不同类型行业中的成功创新要素。

第一,科学研究型创新,通过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来开发新产品。医药、生物技术、半导体设计等行业均仰赖于科研创新,其15%-33%的营业收入用于研发,而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的周期可长达10到15年。这些行业的贸易密集度往往极高,而这对那些希望赶上老牌公司的公司而言竞争也愈加激烈了。

第二,工程技术型创新,通过整合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的技术来设计开发新产品。行业主要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和电信设备。这些行业的研发密集度通常是中到高的水平,研发投入一般相当于销售额的3%-13%,产品开发周期为五到十年,甚至更久。

第三,客户中心型创新,通过产品和业务创新来解决客户的问题。采用此类创新的主要行业包括:互联网服务与软件、家用电器、家居用品等。这些产业的特点是营销投入高度密集,通常相当于销售额3%-7%左右,开发周期则一到两年。由于这些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多面向国内需求,其贸易密集度往往低于其他类型主导的产业。

第四,效率驱动型创新。通常指通过生产环节的优化来降低成本、缩短生产时间、提升质量。以此主导的产业中,公司之间主要围绕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展竞争。因此,效率驱动型创新对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尤其相关,诸如大宗化学品、纺织、电气设备、建筑机械等。

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企业在“客户中心型创新”和“效率驱动型创新”的行业做得非常好,而在依靠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创新的行业差距较大。

对于工程技术创新行业,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向外国合作方学习并开展二次创新、开发端到端知识、利用供应链和合作伙伴进行创新。而对于科学研究创新行业,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借力于规模优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培养人才队伍等方式进行改善。

(编辑:朱丽娜)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