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法国经典奢侈品牌Lanvin突然宣布,为该品牌效力14年之久的以色列设计师Alber Elbaz已经离职。这个消息距10月23日R...
10月28日,法国经典奢侈品牌Lanvin突然宣布,为该品牌效力14年之久的以色列设计师Alber Elbaz已经离职。这个消息距10月23日Raf Simons宣布离任Dior创意总监一职不到一周。10月初举办的时装周2016春夏系列成为两位设计师在各自老东家的谢幕秀。
前有7月宣布离职Balenciaga、10月带来正式告别秀的Alexander Wang,后有10月下旬宣布与东家分手的Raf Simons和Alber Elbaz——大牌设计师纷纷赶上这股离职潮。
各位设计师与“前任”东家分手的姿态也各有不同。告别秀上,Alexander Wang小跑着在T台挥别致谢,甚至跳了起来;一向多愁善感的Raf Simons感性地发表声明:“经过长时间的慎重考虑,我决定辞去Dior创意总监一职,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我想把我的精力放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比如发展我的个人品牌上。”相比之下Alber Elbaz就显得十分凄惨,Lanvin官方尚未对离职做出任何解释,有消息称,Elbaz在正式宣布前几日已经清空了他在圣奥诺雷街的工作室。离开YSL时,他曾说过:“被YSL解雇时,我觉得自己像寡妇一样,充满着痛苦。”而离开自己一手复兴的Lanvin,想必Elbaz的心境更为艰难。
意见不合、压力过大成主因
尽管在官方声明中,品牌与设计师都表现出了好聚好散的姿态。但从各品牌财报、设计师曾发表的言论,以及时尚圈如今的走向来看,品牌负责人与设计师在发展前景上意见不合,以及设计师不愿适应时尚界过快的发展速度,成为两者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
据路透社引援的数据,过去三年Lanvin销售额和利润双双下滑,Alber Elbaz与Lanvin控股股东、台湾出版业巨头王效兰女士及CEO Michele Huiban之间关系愈发紧张。过去两年,Lanvin的销售额从2012年的2.351亿欧元下滑至2014年的2.06亿欧元,营业利润从2012年的1390万欧元下滑至2014年的330万欧元。
与其他强劲竞争对手不同,Lanvin对批发商合作伙伴依赖性很强,总销售额中约70%来自批发业务,直营零售仅占30%。一则来自路透社的报道中指出,王效兰不太愿意投入过多资金发展品牌的零售网络、提升品牌知名度,使其难以与在奢侈品巨头保护伞下的Yves Saint Laurent,Chanel,Givenchy等品牌抗衡。因此,拥有Lanvin10%股权的Elbaz对品牌缺乏投资策略和方向感到不满,曾力劝王效兰出售Lanvin,让路给新投资者以更好发挥品牌潜力。但王效兰对估值和潜在买家的高要求,使Lanvin出售一事迟迟未有下文。双方在发展方向上的意见不合导致最终关系破裂。
相比于Elbaz引领Lanvin时的市场不景气,Dior在招纳了Raf Simons后却一路高歌,在截至6月30日的2015财年,Dior品牌实现年收入17.65亿欧元,比Raf Simons 加入品牌前的2011财年10亿欧元剧增了76.5%,盈利更增长超过200%至2.26亿欧元,而2011财年的盈利仅8500万欧元!
“时尚界发展速度太快,以至于都没有时间发展创造性思维。”Raf Simons这样表示。忙——或许才是他决定离开Dior的最主要原因。“2015秋冬成衣秀是在三周内做完的,东京系列也是在三周内完成的。事实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三周内做的,最多五周。你没有时间来孵化想法,而孵化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我不想不经过思考就做出一个系列。”在10月Dior举办2016春夏系列成衣秀的两天后,Raf Simons应时装评论家Cathy Horyn之邀,陈述高级时装屋面临的问题时说道,在为Jil Sander工作时,他经常与他的团队们坐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但在Dior,根本不能那么做。他直言:“在Dior,当你说:‘这是个值得尝试的有趣东西’时,一切就会进行地非常、非常快。从技术上来说,是奏效的。但对我而言,情感上也是如此吗?并没有。因为我不是那种喜欢做事很快的人。我认为要是我有更多时间,我就能拒绝更多的东西,从而带进一些其他的想法或是概念。”
Raf Simons面对时装的变化显得有些困惑和不确定:“高级时装变成了道具。我搞不清楚这倒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只知道,它原来是属于菁英族群的。我也不知道一个人是否该对这样的想法感到羞愧或是不愿承认——如果时装变得更加菁英化,而不是为每个人创造的,情况会变得更好。现在,高级时装是为每个人而设的了。”
在FGI明星之夜领奖的Alber Elbaz公开说:“时尚圈里的每个人都只是需要再多一点时间。”一年六季的发布会,H&M、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异军突起,门店急速扩张,都给设计师带来无限的压力。尽管有心做出更好的设计,但对Raf Simons之类对设计与创意要求到极致的设计师而言,时间成了最大的敌人。
而时尚界的现状却是,品牌只是把设计师当做“雇工”,设计师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离开爱马仕发展个人品牌的Christophe Lemaire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拥有自己个人品牌最为奢侈之处,是你可以决定听谁的。正是知晓通过自己的工作,我能够提供不同于时尚体系中那些我深恶痛绝的存在的一种选择,正是这种认知,鼓励我坚持下去。”
离职后或回归个人品牌
尽管Raf Simons去向未定,但由于合约协议问题,近期他不太可能担任其它品牌的工作。而Alber Elbaz与Lanvin分手有没有可能加入Dior也引起大众的猜测,但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自己只想远离喧嚣安静地工作,因此Christian Dior这样高曝光度的品牌也许不会成为他的选择。
刚刚离职的两位设计师前路依然是谜,但可以从先离职的“前辈”看一看与大牌分手后,设计师们的现状。2014年离开爱马仕时,Christophe Lemaire曾表示:“如今我的个人品牌进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我真的希望而且必须百分之百投入其中。”
最近他和女友共同发展的个人品牌Lemaire与优衣库联手打造的优衣库(Uniqlo)×Lemaire联名系列已上市。2014年,Alexander Wang与H&M的联名系列也曾引起轰动。与快时尚品牌联手“接地气”或许已成一种战略。然而离开路易威登后的Marc Jacob却逐渐陷入困境,Marc Jacobs International LLC两年多前提出的IPO再无进一步消息。
离开奢侈品巨头或许是设计师权衡之下做出的最合适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选择了个人品牌就一定会顺风顺水。时尚界变革期的阵痛让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无法逃的。设计师在离职大牌后选择全心发展个人品牌,而当个人品牌壮大后,问题又会接踵而至。
今年早些时候,设计师Damir Doma宣布将早秋系列并入主季。他说道:“我们不是Louis Vuitton,做不到一个月出一个系列,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出路,这个游戏我们不玩了。”而其他品牌如Rick Owens、Lemaire和Comme des Garcons同样选择了循序渐进,尽管他们都可以创造和销售更多时装系列,但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以保证服装品质。(编辑 孙伶)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