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意见通过:未来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潇枭 北京报道
2015-12-30 23:06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获得通过。会议指出,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大决策是正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前景是广阔的。 会议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近年来,东北三省经济运行困难突出,受访专家指出,未来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困难,但通过努力仍可以实现。

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会议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近年来,受全球、国内需求收缩影响,东北三省宏观经济掉头向下的趋势异常明显,包括经济增速回落明显,财政收入负增长等。

如前三季度,东北三省GDP增速在全国垫底。辽宁前三季度GDP增速为2.7%,倒数第一。黑龙江、吉林前三季度分部为5.5%、6.3%,位列倒数第三、第四。同期全国GDP增速为6.9%。

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东北三省中辽宁经济增速垫底,未来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一定困难,但通过努力也可以实现。前三季度,黑龙江、吉林还保持着中高速的增长,辽宁之所以垫底跟辽宁省委下决心为宏观数据“挤水分”有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东北三省除了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会议还提出,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和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

而抓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要在4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二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下大气力改变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的单一产品结构。三是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把创新作为东北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激情。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虽然解决东北发展的新问题要靠全面深化改革,但近几年中央在纾困东北困境方面,仍给予了不少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

如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给予的政策帮扶包括:从2014年起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相关专项规模,每年安排20亿元专门用于东北地区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支持力度,在东北资源型城市建设一批接续替代产业园区和集聚区;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投入继续向东北地区倾斜;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东北地区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探索支持东北振兴的有效模式等。

2015年6月份,发改委、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发展 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在政策方面也给予系列支持,如支持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城市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支持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优先上市;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发上市新品种,试点农产品期货期权;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拓展融资渠道;在东北地区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

梁启东表示,东北要转型发展,重点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政府过于强势、市场太弱”这种局面要彻底改变。政府管理、干预的事情太多,市场发育不充分,营商环境不友善,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等都难以有发展空间。

不过,东北还需中央给予扶持政策。梁启东指出,东北的央企、地方国企要转型,政府要转型,要依靠地方全面深化改革。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只是靠地方是不行的,比如厂办大集体等问题。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地区发展历来高度重视,2003年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10多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大决策是正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前景是广阔的。

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在今年8月末国务院发布会上表示,从历史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共和国“长子”,对我国工业体系和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从现实看,目前东北仍然有一批诸如大连造船、沈阳机床、中国一重等一批“国宝级”企业,它们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支撑。从发展看,东北的能源资源、环境承载、产业基础、科教人才等支撑能力较强,特别是东北的工业基础较好,有一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

周建平表示,还要通过推动行政审批、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为东北未来发展增加动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从跟随向追赶的“弯道超车”;通过创新创业,延长现有产业链,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对外开放、对内合作的平台设计,形成与“一带一路”、京津冀等战略的产业衔接与协作。

(编辑:胡欣欣)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