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布局旅游强省:到2020年旅游业占GDP比重超7%

21世纪经济报道 杜弘禹 广州报道
2016-01-05 18:12

尽管广东旅游产业总量不小,但仍存在“大而不精”的问题。目前,工业经济疲软,而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正逐渐显现,同时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效应已被欧美国家所证明。广东提出推动旅游业发展,即有自身资源基础,这也是经济转型的一种尝试和突破。

近日,广东省政府公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和旅游强省建设,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根据该意见,广东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基本逻辑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产业内生动力,扩大对外开放。具体而言,广东将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观光、休闲、度假三大旅游市场全面发展。而在拓宽旅游发展空间方面,广东对内将构建“一核、两带、三廊、五区”的旅游布局;对外则将以高铁、粤港澳合作、自贸区和“一带一路”等为依托,推动区域和国际旅游产业交流合作。

促进观光休闲度假三大旅游市场全面发展

此次公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广东全省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次数显著增加,接待过夜游客总量超过5亿人次,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1.6万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广东省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1-9月,广东实现旅游总收入7800亿元、同比增长11%,接待过夜游客2.49亿人次、增长10%。该局预计,201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0365亿元、同比增长11.8%;接待过夜游客3.6亿人次、增长10%。

数据还显示,过去四年,广东旅游总收入、外汇收入、接待国内过夜游客人数和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分别增长了106.1%、42.5%、62.1%和6.8%。旅游经济已成广东稳定增长重要支撑,2014年广东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3%,对财税的直接贡献率达5.3%。此外,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11.5%增至2014年的13.1%。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立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尽管广东旅游产业总量不小,但仍存在“大而不精”的问题。目前,工业经济疲软,而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正逐渐显现,同时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效应已被欧美国家所证明。广东提出推动旅游业发展,既有自身资源基础,这也是经济转型的一种尝试和突破。

根据这份意见,广东提出深化旅游综合改革,包括将争取国家支持广东探索休假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此外,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广东将以传统旅游产品升级为重点,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观光、休闲、度假三大旅游市场全面发展。同时,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并鼓励发展邮轮游艇、大型游船、大型游乐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

广东还将提升旅游市场开放水平,包括推动完善外国人入境旅游签证便利化措施;探索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在条件成熟的航空、水运和陆路口岸设出境免税店。

张立建认为,长期以来,广东在观光旅游,尤其是现代主题公园方面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不过这一方面目前的竞争已十分激烈。另一方面,广东旅游产业的发展中,立足于岭南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产品并不多,因此,未来的转型应着眼于自身独特资源,推动多形式、多种类的旅游均衡发展,甚至探索新兴旅游业态。

构建一核、两带、三廊、五区的旅游布局

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来看,广东提出将拓宽旅游发展空间。根据该意见,广东将优化省内旅游布局,构建“一核、两带、三廊、五区”的旅游布局,加快形成功能结构完整、区域优势互补、资源要素聚集的旅游发展格局。其中,“一核”为珠三角都市圈旅游核心;“两带”为蓝色滨海旅游产业带,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带;“三廊”为京广沿线旅游走廊、湛江—东盟旅游走廊、潮汕—海西旅游走廊;“五区”为珠三角广府文化旅游区、粤东潮汕文化旅游区、粤东北客家文化旅游区、粤西百越风情滨海旅游区、粤北南岭生态休闲旅游区。

“粤东西北应该是广东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张立建说,一方面,粤东西北地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潮汕和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从省外经验来看,旅游业的发展将对欠发达地区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这也符合广东振兴粤东西北的战略。

与此同时,广东还将加强区域和国际层面的旅游交流合作,以寻求旅游产业发展的更大外部空间,而高铁沿线、粤港澳合作、自贸区和“一带一路”等都将成载体或依托。

完善区域旅游交流合作机制方面,广东将深化泛珠三角“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形成跨地域旅游产业链,促进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和资源优势互补。同时,依托武广、贵广、南广及深厦等铁路干线网络,开发高铁沿线旅游线路。

此外,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与港澳开展更紧密旅游合作,开展旅游从业人员职业资格互认,在横琴新区片区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基地。同时,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创新游艇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市与港澳间便捷往返管理措施。

加强国际旅游交流合作方面,广东将制订与欧美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交流合作中长期规划。大力开发东南亚、南亚、太平洋岛国、中东和非洲等客源市场。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涂成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改革开放后,广东的旅游产业走在全国前沿,然而随着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现在也遇到一些瓶颈和挑战。广东旅游产业发展不乏概念,此次意见也为下一步的发展理清思路,提供指导。不过,重要的不是概念和思路,而是产业自身的转型,尤其是机制体制改革和激活。

涂成林认为,考验广东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游戏规则”能否跟国际市场接轨,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否跟得上产业的发展需求。广东应通过深化与港澳的旅游产业交流合作寻找突破,一方面是规范现有机制,另一方面是构建新的先进机制,推动旅游管理、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适应新形式,接轨国际市场需求。 

(编辑:何苗)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