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出生人口同比减少32万,单独二孩去哪儿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 北京报道
2016-01-19 19:4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与2014年相比,减少32万人。

1.pic_hd.jpg

国家统计局1月19日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比上年下降0.25个千分点。

中国大陆总人口,指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

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年末全国大陆地区总人口达到136782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71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21‰。

2015年是实行“单独二孩”政策的第二年,上述人口数据出乎有关部门意料。

2015年7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新闻发布会上曾明确指出,“从各地情况看,2015年上半年,单独夫妇申请量平稳增长,预计2015年出生人口会比2014年有所增加。

“单独二孩”未符合预期

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与2014年相比,减少32万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这也导致从2010年开始连续5年的全年出生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停止。

这也超出一些人口学者的预测。公开报道称,2015年2月9日,国家卫计委主管的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在中国人口形势分析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上指出,2015年全年出生人数有可能会逼近、达到甚至超过1800万

杨文庄还在2015年7月10日的发布会上称,2014年“是近年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主要是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产生的效应,有的专家认为,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呈现跳跃式上升,我认为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但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就呈现跳跃式下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这是过去10年来第三次出现全年出生人口同比下降,此前出生人口减少最多的一次,是2006年比2005年减少了33万人。

上述数据再次引起社会对“单独二孩”效果的疑问,在2015年11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说,“单独二孩的效应主要是今年才能体现出来”。

7月10日的发布会上,杨文庄介绍,国家卫计委领导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到,“集中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后,近几年出生人口会有所增加,但是幅度不会太大,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生育水平”。

2000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为1771万,1999年和2001年分别为1834万、1702万。王培安在11月10日的发布会上说,“在去年(2014年)的基础上,只要增加50万、60万的出生量,就是完全合乎预期的”。

是否会影响“全面二孩”效果?

“单独二孩”是否遇冷如今已是“后话”,更关键的是,王培安在11月10日的发布会上指出,“单独二孩政策的平稳实施为全面二孩政策奠定了基础”,他当时称,“单独二孩政策落地扎实有力,出生人口数量符合预期”。

也就是说,“全面二孩”的决策依据是否建立在“单独二孩”的效果预估之上?如果“单独二孩”的效果出乎决策层预测,是否会影响“全面二孩”的效果?

这并非“杞人忧天”。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者、人口学专家易富贤1月19日表示,翟振武的预测(2015年出生人口可能会逼近、达到甚至超过1800万)是“全面二孩”的理论依据。

在2015年11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指出,“2004-2006年,我们国家组织了一个规格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的300多人的专家队伍,参加的工作人员还有若干,进行了两年多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这个研究报告是公开发布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三步走’的思路”。

王培安所说的“三步走”的第三步,即为“全面二孩”。“这是根据我们国家人口发展的形势、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的。”他说。

(作者:王峰 编辑:何苗)

王峰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