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第一镇的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米多 21世纪经济报道政经版记者
2016-02-17 07:00

来自四川金堂县

我要说的县城故事发生在金堂,它地理位置离成都很近,仅50公里,但经济发展差距上又和成都很远。2015年成都GDP在1万亿开外,金堂县不足300亿。

县城被划分为两个区域,其中最大的一块是老县城,被三条河包围着,分别是北河、中河、毗河,它们都是沱江的支流,在这座县城周围首次汇集,因此这座县城被称为沱江第一镇。

在这座县城生活的20年间,我大部分的记忆是和沱江有关。

农民工输出第一县

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个叫卢从军的年轻人为了救落水妇女,献出了生命。后来在他牺牲的附近,修建了一座小型的纪念园,内有塑像。在读小学的6年中,每到清明节我们都会去扫墓。

有时候我觉得一座城市如果能够保留这样一个文化地标,是很有人情味的事情。可是在浩浩荡荡的商业化浪潮推动下,这个纪念园如今是一片商业地产。

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在县城的中心竖立起了我至今仍觉得很有戏剧意味的标语:1998年建市达小康。但随后“建市达小康”的时间一直在推迟——而即使在2015年,金堂县的城镇化率仅为36.8%,分别低于成都市33.2个百分点,和四川省11.2个百分点。

在和很多当地人聊天中,会谈及缺乏工业支撑是经济一直羸弱的关键。首先是没有大型化工业出现。事实上,沱江在金堂形成干流后,穿龙泉山金堂峡,经简阳市、资阳市、资中县、内江市、富顺县等地,最后在泸州市汇入长江,在沱江的流经之地,均是四川省化工业最密集的区域。

与之相比的是在20公里外的青白江,因为有四川化工厂的存在,至今其GDP总量仍高于金堂县约50亿元。

此外,金堂县也曾经有机会发展自己的重工业。每年初一大家都有一项传统就是新年登高,距离县城最近的一座山在约10公里外的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内。

这座工厂曾经是国家发电设备制造和出口的主要基地,也是上世纪90年代县里面重工业的主要构成体系,但如今也破败萧条了,于是大年初一成为了整片厂区最热闹的时候。

这座山上盛产一种长得很笔直的树枝,大家都叫它“黄荆条”,大概是因为发音和“黄金”相似,上山的人都喜欢摘一根来讨新年如意。要是去得晚一点,你就会看到浩浩荡荡的下山队伍中人手一根或长或短的木棍,恍惚间会产生一种刚刚开完了天下武林大会,丐帮兄弟们正在返程的感觉。

再后来,金堂本有机会成为成都新国际机场的场址,可是最后却输给了临近的简阳。落选的理由之一也和水有关——因为有地下河流过,沉降地质不适合建飞机跑道。

如今,在成都的圈层划分里面,金堂仍属于“三圈层”,而外界对它的认识更加标语化,叫“四川农民工输出第一县”。为什么成为农民工输出大县,是因为在没有成熟的轻重工业支撑的背景下,会产生很多富余的劳动力,外出打工是最好的选择。2015年该县的农民收入约14765元,排名成都市所有区县最末位。

“水上威尼斯”之梦

再懂事一点,大约我的每一个夏天,都会被防洪警报声吵醒。我对洪水的危害并不太知晓,和其他小孩子一样盼望着涨洪水,因为不仅学校停课,而且还有很多方便面可以吃。

事实上,洪水对县城经济的摧毁是惊人的。2013年的夏天,这座县城还遭遇过一次特大的洪灾,洪水褪去后整个县城都被泥浆包围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要说服大型的企业投资落户是非常难的事情。

在被水折腾了多年后,金堂县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水来发展经济。化工业显然已经不再适合。

金堂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承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重点项目,加强城市营销和推广。大力发展“门户经济”,由过去成都的远郊边缘地区转身成为辐射川东北的门户城市。

其中依靠丰富的水资源发展观光旅游成为一个新的契机。现在每天晚上河道中都有光电喷泉表演,甚至听说未来的目标是打造“水上威尼斯”。数据显示,在2016春节黄金周,这里接待游客超过了20万人次。

但是沱江的污染程度并未减缓,2016年春节的时候,走在河道边,水中依然漂流着很多垃圾,只是在夜晚氤氲的气氛下,一切都被掩盖了。

此外,彭州石化基地一条长度达65公里污水管道的排污口选择金堂,也对水上观光旅游的前途形成考验。

彭州石化项目的环评结果称,“以当前国内排水先进水平估算,初估建成后每天排放废水约12万吨,因此要求废水排放的受纳水体要有较大的稀释和自净能力”。

令人担忧的是,沱江的丰水期时间仅两个月,在每年长时间的枯水期能否稀释大量的废水排放,并不知晓。

2016年元旦,最严格的长江生态治理措施出台后,作为长江流域体系内的沱江,是否将同样更加注重水体污染治理,尚未知晓。

(编辑:林虹)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