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新三板备受“僵尸股”、“零成交”等质疑之际,身为董事长的李琦,对公司上板后的“感受”却是另有一番心境...

在当前新三板备受“僵尸股”、“零成交”等质疑之际,身为董事长的李琦,对公司上板后的“感受”却是另有一番心境。最大的转变是,将他自己从一个任性的设计师,变成一个真正的企业运营者。同时,他向公众揭开了公司净利润前后增长183.99%的财富“秘境”。
作为工业设计第一股,瑞德设计于2014年成功登陆新三板。瑞德设计董事长李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讲述其挂牌前后的故事。
如何打开“心中那朵荷花”
毕业于浙江大学首届工业设计专业的李琦,在1999年创立瑞德设计。
2014年11月,瑞德设计在新三板挂牌,成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股。
2015年6月12日,瑞德设计转为做市交易,随后成为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双指数样本股。同年业绩预告显示,瑞德设计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23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约1450万元,同比劲增近183.99%。
“以前就是没有人管我,挂牌后有了企业家的精神和责任感。”李琦说。
李琦早期的创业经历异常顺利,大学毕业的课题就是做方太的第一代油烟机,此后就跟方太结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战略合作关系。
这么多年后,李琦回忆起大三时拿到的那封信,还觉得是幸运女神的眷顾。
1994年,当时飞翔集团的掌门人茅理翔给浙江大学写信求助,希望浙大帮飞翔设计新的标志。这个信很快就转交到了系里,“我想闲着也是闲着,就干呗。我做了六个方案寄给他们,很快就收到电话说选中了。”就这样,当时就读于计算机系工业设计专业的李琦开始了与茅氏父子的第一次合作。
当时的飞翔集团业务已经做得很大,但随着上海交大硕士毕业的“少掌门”茅忠群的加入,开始很前瞻性地战略转型,李琦也想把自己的毕业作品和产业设计挂钩。就那样,飞翔集团把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产品“吸排油烟烟机”调研定位设计工作交给了李琦和他的搭档晋常宝,后者后来成为瑞德设计的联合创始人——两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
瑞德设计和方太厨具,就是一个老创客和创投者的故事,双方互相成就了彼此。
关于上市,早在2009年瑞德设计就冲刺过一次创业板。
2009年春节被游说去上市时李琦本来是没有兴趣的,“我又不缺钱,设计用不了多少钱,现金流量非常好,我圈钱来干嘛呢?”
在反复劝说下,李琦打算用3年时间将瑞德设计旗下的子公司奇尚去创业板上市,奇尚主营业务为品牌企业连锁终端提供商业展具,当时年产值已经一个多亿了。后来花了近300万进行公司重组, “我做到后来发现,不是上不上的问题,是对这个产业到底未来是什么,布局是什么,对这个吃得不透,所以就停顿下来了。
但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五年后,瑞德设计准备新三板挂牌时就很顺利,法律上和财务上公司已经没有障碍了。”
经过这样一次经历,李琦心里面对上市已经有了反感。反感是为什么?虽然是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好,但他总是讨厌这个事,觉得上市是骗人的,不靠谱。后来被再次劝说上创业板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主角出场了
这时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角出场了,就是时任平安证券投行部的执行总经理陆满平。“那天我也是表现得很热情,心里还是不乐意认为都是形式感的事。尤其是以前我认为设计是做不大的,也没有必要把它搞大,搞大之后肯定搞不好。”李琦回忆。
结果陆满平坐下来就问了李琦一句话,你心里面的那朵荷花到底是什么?
李琦说,当然是设计啦,奇尚是我的肌肉,但设计是我心里最爱的东西。
陆满平接着说,那我觉得你不务正业。你说你的那朵荷花是设计,但是你把设计延伸的产业做得那么大,设计产业做得那么小,凭什么说你心里的荷花就是设计?
李琦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陆满平所言不虚,奇尚那个时候做到一个亿的年产值了,而直接设计服务的年产值只有近2000万。
“我那时的真实想法是设计可以做得很优秀,但是真正的商业价值还是应该在衍生业务上实现,这是我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从那一刻我就对陆老师肃然起敬了,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李琦说,“陆老师后面那一句话更让我感动,他说李总,你的心里面真的那么爱设计,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3到5年的时间把设计产业打造得足够的大,我们就拿这个上市呢?”
此前从来没有人跟李琦说过可以拿设计上市,从那一刻开始,李琦心中充分的认可了挂牌的事。后来的事情就顺利成章,先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进驻做尽职调查。因为此前准备上创业板的经历,尽职调查特别顺利,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做完了。平安证券就给李琦打电话说,所有的条件瑞德设计都符合,没有任何的法律和财务方面的障碍,具备挂牌的条件。
2013年10月30日,李琦从纽约飞了十几个小时回国,下飞机没来得及倒时差就直奔陆家嘴的平安证券上海总部,一进门他就说了一句话,“我只有两个要求,第一要拿瑞德设计挂牌,如果说这个不能够挂牌我不挂。第二个我们没有那么多资金来搞重组,要最低成本来完成。”
那天李琦下午4点半进入平安证券,7点钟就开完了整个启动会。此后的挂牌工作就快得别人不敢相信。10月30日正式启动,11月18日开了员工的动员大会,将核心骨干和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方案安排好,李琦给了合计15%的股权,以每股2.63元的定价。到12月5日前就全部认缴完毕。
“整整一个月,每天中午饭都没有好好吃过,每天都有员工找我,比如说为什么给我这么少的股份,未来公司会怎么样等等。”李琦耐心地给每个来找他的员工“画饼”,比如说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公司股价涨到20块员工的资产会增加多少倍等等。
2014年5月,公司的所有重组都改造完毕。2014年6月,递交挂牌申请材料。2014年11月3日起正式在新三板挂牌。
“整个过程中,我的震惊是最大的。2013年的利润只有23万,我看了后就快疯掉了。”李琦表示公司之前花钱大手大脚,从准备挂牌那一刻起,才真真实实感受到对财务数据的敬畏,瞬间感到了压力。
2014年起公司就开始有意识地重视财务为核心的成本运营的控制,包括李琦在内的公司管理团队也开始全面思考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年度规划。花了6个月,请了咨询公司,瑞德设计确定了公司的战略规划,提炼了核心定位,即“用设计定义行业”。
盈利骤增路径
为什么瑞德设计在挂牌前的2013年盈利只有几十万,2014年能增加到500万,2015年更是超过1300万?
李琦表示,这就是挂牌后对企业的经营布局的提升,比如说要公布财务报告,公司经营要提前做规划,要有目标有落点,不能像以前那样顺其自然。
“挂牌之前没人能管得了我,现在每年的财务报表这些真实的数据成为我实实在在的压力和动力。” 李琦称,挂牌前后公司的人员和部门并没有变动,“人还是那些人,没有外部引进空降什么高管,但工作能力和干劲都完全不一样了。他们读懂了财务报表,知道什么叫经营,什么叫商业,什么叫市场,什么叫技术,什么叫人力。股价涨了6倍左右了,大家干劲完全不一样。”
最主要的还是人的能力有提升。比如财务部门更为严谨,业务部门更为主动,“做设计的以前都很清高,不屑于跟别人抢订单,现在都是出去真刀真枪地硬拼。”
挂牌前的李琦作为创始人和掌门人,只有两种极端的状态:要么冲进去一起干,跟设计师一起事无巨细全部干,要么就在旁边旁观,吆喝两声兄弟们好好干哈,“而我真正的角色应该把握公司整个战略的布局和方向,配好资源,所以我觉得这两年半对我帮助非常的大。同时有人管着我了,就是每年都得交的财务报表。”
挂牌之后,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公司挂牌后于2015年5月完成第一次股票定向发行,募集资金共计1040万元。银行的支持也多了起来。此前的贷款都是抵押贷款,挂牌后杭州银行给了瑞德设计2000万的信用贷款授信,招商银行给了5000万信用贷款授信。这都为公司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财务费用、补充流动资金、开展投资并购等战略部署提供了便利。
“走到今天,我们市值也稳定在6个多亿左右了,这个不全是通过我们自己现金流直接赚出来的,是市场的信任给了我们这个价格。今年过年,其实我是精神状态最好的,财务制度已经安排好了,到年前最后几天我反而可以安下心来提前看书了。”
2016年瑞德设计的目标很清晰,围绕盈利不低于两千万做文章。李琦的时间安排以周来规划,每个月四周,一周给经营,把握方向,打硬仗,做支撑,要投入。一周给大客户,大市场,要做大布局要跑市场,跑一线客户。还有一周要去做资本,比如说产业并购,产业投资等。还有一周留给自己充电提高、休息等。
挂牌之后要应对新三板上面的监管要求,这个对李琦有什么样的压力?
“我一点压力都没有,我现在欢迎所有人到公司来做尽职调查。就像我原来,公司的钱跟我自己的钱不分的,反正都是我说了算。但现在不一样了,上市公司所有的钱都是投资者股东们,不是我一个人的,非常严谨。”李琦称,挂牌让公司规范治理、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得到了全面提升。比如建立健全了“三会”治理结构,设有专职董事会秘书及其职能机构,严格履行信息披露。
“从挂牌前尽职调查到现在已有2年半时间了,在资本市场我专科毕业了。”李琦笑着为过去和未来三年做了一个定义。
(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