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糖不赚钱,华资实业借华夏人寿转型金融保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海平 江苏报道
2016-04-14 12:23

主业为制糖的华资实业(600191.SH),正在向金融保险业积极转型,未来计划金融保险、制糖“双轮驱动”。4月13日晚间,华资实业发布非公开发行最新进展系列公告:已完成了对证监会《反馈意见函》的回复,并在重组方案中更新了华夏保险2015年财务数据。一旦上述方案得到证监会核准,华资实业将持有华夏人寿不超过51%的股权。至此,公司将实现从...

主业为制糖的华资实业(600191.SH),正在向金融保险业积极转型,未来计划金融保险、制糖“双轮驱动”。

4月13日晚间,华资实业发布非公开发行最新进展系列公告:已完成了对证监会《反馈意见函》的回复,并在重组方案中更新了华夏保险2015年财务数据。

一旦上述方案得到证监会核准,华资实业将持有华夏人寿不超过51%的股权。至此,公司将实现从以制糖业务为主业转型为以金融保险、制糖为主业的“双主业”上市公司。

华资实业是一家专业从事食糖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其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糖、糖蜜。2015年制糖业务占公司主要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5.1%,同时公司还有少量的对外租赁业务,2015年租赁业务收入占主要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08%。

对本次转型,华资实业对此解释,行业前景一般,靠糖类这项主营基本上已经很难赚到钱。

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制糖业务毛利率为负,而主要利润来源于投资收益。因此,对于华资实业来说,公司迫切需要注入优质资产,以切实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股东整体利益。

转型中,金融资产成为了首选。事实上,在决定增资控股华夏保险之前,华资实业就已经持有华夏银行7056万股股权,占注册资本的0.66%;持有恒泰证券3.08亿股股权,占总股份11.83%,仅此两项在2015年分别获得收益2558万元和2.01亿元。

华资实业于2015年3月11日起停牌,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对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并于9月21日复牌。

预案显示,华资实业将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34.66亿股,每股9.14元,募集资金316.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对华夏保险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华夏保险不超过51%股权,华夏保险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此次公开发行后不会导致华资实业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2015年12月,该方案通过保监会审核。2016年2月15日,公司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许可项目审查反馈意见通知书》(153714号),要求公司就有关问题作出书面说明和解释。

经与保荐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协商,公司于2016年3月4日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延期回复申请,回复时间延期至2016年4月15日之前,表示在《通知书》回复材料全部完备后报送中国证监会并及时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从之前披露的公告看,此次参与非公开发行的主体主要包括草原糖业、九州证券设立的“九州增发二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中信信诚设立的“中信信诚•华实金融投资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新时代证券设立的“新时代华资实业定增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前海金鹰资管设立的“前海金鹰粤通36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及郁金香投资等。

如果增资控股华夏保险方案能够获得证监会的通过,华资实业将完整公司证券、银行和保险这金融“三叉戟”板块,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

华资实业表示,增资收购完成后,公司将积极推动华夏保险与资本市场对接,从而实现从以制糖业务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转型为以金融保险、制糖为主业的双主业上市公司。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华资实业已参股华夏银行和恒泰证券,现通过控股华夏人寿,初显金控平台的雏形。

2006年成立的华夏保险,相比于其他人寿保险公司成立时间相对较晚,与同行相比亟需拓展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实现资本结构优化和经营业绩提升,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2015年保监会官网数据显示,国寿险行业主要参与者按规模保费计算的市场份额,华夏保险以6.5%的份额排名第四。

至2015年2月,华夏人寿已多次增资将注册规模扩大到153亿元,较成立初增成长40倍。本次华资实业对其增资316.8亿元后,净资产将大幅增长,可以满足偿付能力监管二类标准。借助华资已有金融机构资源,对华夏人寿是为一次利好。

不过,该方案尚需中国证监会最终核准。

(编辑:陈洁)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