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们在平台、内容的选择上有独到之处,此外,细分、小众领域也是成为网红的“捷径”,而在中国现有大环境下,不触动“红线”也是网红们一致的底线。

2016年被医疗界称为“品牌医生元年”。
4月22日,在全国首个“品牌医生学院”成立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医疗大咖们少有地集聚一堂,分享自己的成名经验。
他(她)们或是公立三甲医院的顶梁柱,或辞职创业成为开办医院诊所,或脚踏体制内外多点执业,虽然身份、经历不同,但均是医生群体中的知名人物,粉丝、患者云集。
品牌医生元年的提法并非牵强应景,从2014年底到2015年初,长期“豢养”在公立医院内的医生开始意识到应建立个人品牌。
之所以产生这一潮流,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黄鹏看来,缘于以多点执业、自由执业为突破口的医改初见成效,以及互联网在医生、医院中广泛深入。
另外一些因素也促使医生前所未有地关注个人品牌,其中包括:一年内成立了多家医生集团,医生辞职创业现象明显增长,多地主动自下而上推进医改等。
21世纪经济报道总结,除专业、用心、有毅力等亘古不变的基本要求外,网红们在平台、内容的选择上有独到之处,此外,细分、小众领域也是成为网红的“捷径”,而在中国现有大环境下,不触动“红线”也是网红们一致的底线。
顺应医生竖立个人品牌潮流,在互联网医疗从业十年、聚集30多万实名医生的好大夫在线,在当天成立了首个品牌医生学院,计划将北上广品牌医生的成长经验,快速复制给基层、县级医生,并以此推进分级诊疗。
如何成为医疗网红
1、平台:很少有医生靠微信成名
出人意料,几乎没有医生靠微信成为网红,他(她)们主要靠微博+医疗专业平台。
“虾米妈咪”余高妍(上海市儿童保健所儿科医生)使用过目前出现的各种平台,但她仍将主要精力用于新浪微博,“微博是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发声、评论。微信则比较封闭,文章下面的评论,我想让它出现就出现,想让她消失就消失。太不公平。”
“中国急救第一人”贾大成(原北京急救中心资深专家)更是仅把微信作为认识人的工具。虽然目前微信占据了最大的流量,中国人80%的时间都用在了微信上,但同时开设微博、微信的贾大成的经验表明,“我最关注的还是微博,微博的影响力大。”
很多医生网红都与贾大成的感受一致,“白衣山猫”王光宝(金华市中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在2011年开通微博时,很多人劝他别开了、过时了,但他发现,“微博流量一直在持续增长,长微博动不动就一两百万的阅读量,而且不需要推。”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助理、眼科主任医师于刚用过12个平台,甚至连新浪点歌台都用过,他虽然觉得微博存在文章短、相关内容串联缺乏,但也认为,“微信很多功能不完善,朋友圈刷得太烂。”
事实上,医生网红大多数靠微博出名的,如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冀连梅(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烧伤超人阿宝(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医师)等。
除了推崇微博外,大多数医生网红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同时使用医疗专业网站,如好大夫在线等。
2、内容:热点或专业+原创
就像其他领域的名人,有人很快成名、有人则卧薪尝胆很多年,医生网红们也遵循类似规律。
快速引起关注需要天时地利,并且推送社会热点问题。
“急诊女超人”于莺(原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现辞职开诊所)的粉丝从1000上升到20万只用了3个小时,在她看来,原因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容易引起网友共鸣。此外,协和医院的光环以及敢从协和医院辞职,也是社会热点现象。
王光宝虽没有于莺粉丝量上升得那么快,但他的很多粉丝也是通过热点事件积累而来,如“帮忙门”、“哈尔滨杀医案”等。
不过,粉丝在短时间内飙升只是个案,大多数医生是靠常年的专业性才红起来的。
于刚从2004年到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就开始经营品牌科室、医生品牌,10多年后才将眼科品牌做出来;贾大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重注个人品牌建立,做过无数节目、上过无数报纸、讲过无数课程后才成为医疗网红。
此外,一个共同规律是大多数医生网红都坚持原创。
如王光宝的微博至今只有2000多条,但几乎都是原创,不愁粉丝量。他还称,那些能打动人心的文章,阅读量最多。上海长征医院眼科主任魏锐利甚至将原创作为全科考核指标。
3、专业细分:小众病不小众
在名医云集的北上广一线城市脱颖而出并非易事。上海长征医院眼科主任魏锐利的经历显示了专业细分的“捷径”。
魏锐利选择了眼眶肿瘤的方向,这是一个发病率非常低的病种,20万人中只有3个发病。”不要选眼科病,那不行,病人找不到你。”他强调。
据悉,魏锐利通过百度、丁香园、好大夫在线寻找目标患者,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目前其网络搜索单病种达到第一。此后,他又开发了一种叫做“甲亢突眼”的小众病,效果依然很好。魏锐利总结,细分领域做到前列,小众病并不小众。
细分领域的成功者还包括中日友好医院的王晏美,她以肛肠疾病著称,在好大夫在线上每天点击量过万。
4、不碰触红线:依法、理性
所有的医生网红均提到,在中国当网红,很多底线是不能碰触的,尤其是那些涉及社会热点的事件。
王光宝总结,不依法写文章,账号肯定被封掉了。当阅读量越来越大的时候,更加要遵守法律。
于莺也认为,医生网红是有底线的。这些底线的东西一定不能碰:一是关于国家的,如民主、自由等,二是关于民生的,如食品安全、用药安全等。“前几日,北大心内科的一位大夫说吃烧烤中毒怀疑是因放了老鼠药导致。我说你不能这么说,你这么说会引起恐慌的,很快公安局和单位的领导都会找你。”于莺举例。
复制品牌医生
不过,好大夫在线不满足于医生个人品牌的树立。
“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单独打天下的时代了,医生之间组成团队一起执业,形成医生集团,这是一个行业大趋势。”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表示。
好大夫在线创立于十年前,目前已拥有在线实名医生数十万人,其中超过10万为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上述网红医生均在好大夫在线开设了自己的虚拟诊所。
除了在线上建立起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流程、帮助医生形成团队协作外,4月22日,好大夫在线正式成立中国品牌医生学院,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把品牌医生的成长过程和经验,快速复制给更多的医生和基层医生、县级医生、地市级医生。
随着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行,更多的医生将会走到基层,与县级医院的基层医生形成合作关系。
王航举例,北京的医生在河北、山东、内蒙古都能建立起来他的下级医生网络。利用下级医生的转诊,同时把自己的手术能力和专业技巧向下输送,这样为自己潜移默化地建立了渠道,是病人来源渠道。
“除了在大医院内部的医生协作组织之外,向下去渗透,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起来自己的病人来源通道,这就是在未来 2~3年 里非常重要的形式,也是医生集团未来的组织形式。”王航表示。
据悉,品牌医生学院已联合县域卫生杂志、心脏联盟、沃医医生集团、疼痛在线,建立起在心内科、妇产科、疼痛科三个方向的试点。我们在学术品牌、个人服务品牌、以及社会影响力三个方面,组织了相应的课程。
第一期学员导师包括宫腔镜诊治医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夏恩兰、中日友好医院疼痛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樊碧发、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马长生也分别代表中国品牌医生妇科,疼痛科,心血管分院对外发布招生通知。
据学员介绍,他们是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四川,浙江,江苏的基层医生,在好大夫在线发布招生通知的第一天就报了名。他们希望能够在中国品牌医生学院接受学科导师指导,并接受互联网,医学人文,医患沟通,安全执业等领域内专家的指导。
“中国要想解决包括分级诊疗在内的各种医疗需求,至少需要 100 万个品牌医生。”王航说。
(编辑:袁一泓)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