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医疗无锡公司:研发出世界级产品并不难

21世纪经济报道 陆宇 北京、无锡报道
2016-05-31 16:30

同样的本土员工,在中资企业里往往研发动力不足,到了外资企业却能够担当创新主力,其中的奥妙在哪里?

    同样的本土员工,在中资企业里往往研发动力不足,到了外资企业却能够担当创新主力,其中的奥妙在哪里?

    GE医疗无锡公司的经验表明,只要掌握研发创新的一些基本规律并将其付诸实践,中国工程师照样可以研发生产出世界级的产品。

从1996年至今20年间,GE医疗无锡公司实现了100%的本土研发,其中超声主机团队还实现了100%的本土化生产、本土化采购和本土化员工及管理团队,从而研发出65款达到国际水准的医疗设备产品,供应全球市场。

    这些创新规则并不深奥,有些甚至是老生常谈,包括“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时刻了解客户需求”、“保持工程师队伍稳定”以及“不要太忙碌”等,关键还是落实到工作中的一点一滴。

 

    必须接地气: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创新都必须接地气,以服务于本土需求为前提。”虽有些老生常谈,但这却是GE最重要的创新原则,做起来也往往知易行难。

    就医疗产品而言,多年来GE积累了大批适合欧美医院和患者的产品,但在中国很多地方,这些高精尖的设备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中国的医疗水平差异巨大,大城市集中了全国最多的三甲医院和专家医生,更多的地区则相形见绌。

    GE医疗无锡研发团队王工在拜访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时讲述:“这是我们拜访的一个小医院。小小的院子都是杂草,地面凹凸不平,泥水都有,一下雨感觉根本无法下脚。3层的小楼,没有电梯,甚至都没空调......唯一一个超声医生是原来做出纳的去培训了一下拿了个超声上岗证,没有专业的超声医学知识背景。为欢迎我们,她把已有的一个超声机器擦得干干净净,把买机器时随机赠送的一瓶进口导声胶摆在了机器旁边。慌忙中,擦键盘时不知道怎么按的,把机器变成了英文操作界面,我们看的时候,她怯生生地问,能不能把它变成中文的,她根本不会用。”

    不会用,是基层医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2014年21世纪经济报道到青海玉树采访时也了解到,地震时全国捐赠给当地医院的设备一直没有使用,原因即是不会用。

王工和团队们看到了基层医院无数类似这个超声医师共同的特点和需要:缺少专业性、不会使用、维修设备,另外,农村的环境也较为特殊,如灰尘大、容易磕碰等。可想而知,如果把专业的仪器拿到这里来用,是个什么结果。

    “她(他)们需要的使用界面要简单,工作流要简单,机器可靠性好,环境适应能力强。”在深入调研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大大小小十几家县城和乡镇医院,走访24位超声专家和20位县级医院的院长后,王工总结出了新产品的雏形。

    其中,可靠性好也是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刚需。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马常青经常下基层到蚬岗卫生院坐诊,他发现不皮实的仪器基本等于没有。蚬岗卫生院在2016年3月新进了一台X光机,4月开始使用,没使几次就坏了,修了几次也没修好,一时无法继续使用。

综合这些特点,2013年,GE开发出了一款针对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的超声设备LOGIQ F,具有简单易用、性能稳定、维护方便、防尘防磕碰等特点。“可以让农村的超声医生在没有专家的帮助下,也能轻松使用,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GE医疗无锡公司总经理赵威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事实上,大多数外资公司都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研发创新,如丹麦丹佛斯公司在针对中国市场时与丹麦本土不同,会有意研发生产寿命更短一些的产品。

    其中国区供热部门负责人曾讲述,由于中国的建筑物及城市基础设施寿命较短,一些元器件寿命在30年左右的性价比更合适,虽然我们完全可以生产出50年寿命的产品。他补充,一个好的工程师,不是设计出最精益求精的产品,而是做出最适合需求的产品。

 

    实时了解需求:与客户达成长期协议

    2016年5月20日,在GE医疗无锡公司成立20周年记者座谈会上,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脏超声科主任钱大钧强调,静态地了解客户需求还不够,应该随时注意这些需求的变化。

他提到一个存在于研发中的普遍现象:工程师到客户处了解了需求,之后就回到实验室闭门造车,等到产品出来后,发现并不适合目前市场需求。

    为实时了解需求动态,5月20日,GE医疗无锡公司与无锡市人民医院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这次合作将使GE医疗无锡能够直接与中国医疗用户对话, 将他们对医疗设备的性能,工作流程和可用性等各种需求直接反馈给设计师, 设计师能够把各种设计方案与医生护士等直接用户面对面交流,得到临床最优的产品设计方案。

    与医院紧密合作,不仅能使GE医疗实时了解客户需求,也可加快新产品的上市速度,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医疗器械的前提之一是充足的临床试验数据,而无锡市人民医院属于国家级临床基地。据赵威东介绍,GE医疗全球研发中心干脆建立在了挪威某医院中,研发工程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医院中工作。

    无锡市人民医院也渴望GE医疗这样的合作伙伴,其副院长告诉记者:“前年底,医院提出从临床型向临床研究型医院转型,但科研能力是需要培养的,而GE正好具备很好的科研能力。此外,医联体的建设也需要GE提供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支持。”

对于研究成果,GE医疗无锡公司与无锡市人民医院将共同拥有专利。无锡市人民医院科研处处长陈越新希望把医院科研提升到新的水平,“以前医院科研局限在发表论文方面,现在开始增加专利申请方向。”

    这一合作模式也是发达国家通行的方法,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国际业务拓展部主任Rober Shuman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前段时间,波士顿儿童发明了一种胶水可替代缝合线,在跳动的心脏上迅速缝合刀口,这一发明是医院、医生、医疗器械公司共同的研究成果。”

 

    创新“毒药”:流动性过大及太忙碌

    凡是工作超过十年的员工,都会登上GE医疗无锡公司的资深员工墙。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多数美国公司都希望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即使像流动性较大的肯德基。

    “只有稳定的工程师队伍,才能有技术创新的积累,”赵威东说,“工匠精神的培养其实也与稳定的员工队伍紧密相关。”他介绍,GE医疗无锡公司的离职率只有5%左右,而同行业的离职率普遍在20%-30%。过高的流动性是创新的毒药。

    为了让工程师安心工作,GE医疗无锡公司设置了一套清晰的职业路径,从普通工程师、资深工程师直至首席工程师,各职级均与收入挂钩,据赵威东透露,首席工程师的收入与公司总经理相当。

    在公司创造一种技术、工匠氛围是中国公司普遍缺乏的意识,GE医疗无锡公司在明确员工职业路径外,还专门设立了技术委员会、企业大学、工程师周等机构和活动,并乐于投入资金。

    如今,GE医疗无锡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近300人。截至2015年,GE医疗无锡团队研发投入超过10亿人民币,且,并研发投入每年都在持续增长。

这些投入的直接结果是,GE医疗无锡公司已成为GE全球超声主机和探头的最大生产基地,同时也是GE全球第二大生命健康事业部研发生产基地。迄今为止,从这里走出去的本土研发产品已经达到了65款,其中有21款产品是针对基层客户而打造的,同时无锡公司还获得了104项国际国内专利。这些都标志着无锡公司已经成长为GE在全球的重要创新中心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医院合作研发还具有特殊性,波士顿儿童医院心脏外科主任A.K.卡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医生太过忙碌对创新是非常大的伤害。”

    他说,与中国医院的医生不同,波士顿儿童医院医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研究与创新,“医生1/3的时间为患者治疗,2/3的时间搞医学研究。一个上午只接待4、5个患者。”

    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医生与公司合作研发了多款临床新产品,如为只有半个心脏的新生儿建立一个完整心脏、发明了一种胶水可替代缝合线,在跳动的心脏上迅速缝合刀口、只通过尿液就可检测癌症复发情况等。

    但中国医生往往被基础、重复的诊疗工作剥夺了全部时间,北大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及安贞医院小儿心脏内科副主任丁文虹对此深有体会,他(她)们称,每天一个上午就经常接待50-60位患者。

(编辑:袁一泓)

X

分享成功